《嫉羡与感恩》[英]梅兰妮·克莱因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本书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在本书中,克莱因引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然而,克莱因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推荐语】本书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在本书中,克莱因引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然而,克莱因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作者】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创性的工作中,她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录:
作者简介
引言
序言
第一章 对某些分裂机制的论述(1946)
对费尔贝恩近期论文的一些评论
早期自我的一些特定问题
与客体相关的分裂过程
与投射以及内射有关的分裂机制
分裂的客体关系
抑郁位置与偏执 ——分裂位置的关系
“分裂”与“躁狂抑郁”现象之间的联系
某些分裂防御
分裂病人的潜伏焦虑
结语
附录
第二章 关于焦虑与罪疚的理论(1948)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三章 关于精神分析结束的标准(1950)
第四章 移情的起源(1952)
第五章 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1952)
第六章 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952)
生命最初的3-4个月(偏执——分裂位置)
一
二
三
婴儿期的抑郁位置
一
二
焦虑的进一步发展与缓解
一
二
结论
批注
批注一
批注二
批注三
批注四
第七章 婴儿行为观察(1952)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结论
批注
批注一
批注二
批注三
批注四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九章 论认同(1955)
引言
一部描写投射性认同的小说
解析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十章 嫉羡与感恩(1957)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结论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
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
第十三章 对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1960)
第十四章 论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 关于《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
第十六章 关于孤独感(1963)
短论
早期分析中词语的重要性(1927)
关于《一个有法医学意义的梦》的短论(1928)
基于对婴儿早期早发性痴呆分析的理论推演(1929)
评论玛丽·查德维克的《女性周期》
附录一 注解
对某些分裂机制的论述(1946)
关于焦虑与罪疚的理论(1948)
关于精神分析的终止原则(1950)
移情的根源(1952)
自我与原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1952)
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952)
观察婴幼儿的行为(1952)
精神分析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1953])
论认同(1955)
嫉羡与感恩(1957)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
对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1960)
论心理健康(1960)
关于《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1963)
关于孤独感(1963)
短论
附录二 恩斯特·琼斯对梅兰妮·克莱因作品之前版本的介绍
《精神分析论文(1921-1945)》简介(1948)
《精神分析的发展》前言(1952)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前言(1955)
附录三 克莱因生平年表
后记
作者及出版:
作 者:[英]梅兰妮·克莱因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字 数:29.4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