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历史合集(套装共5本)》傅国涌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内容简要:
本套装包含: 发现廿八都(增订版) 主角与配角 文人的底气 偶像的黄昏 历史深处的误会 傅国涌历史合集(套装共5本):发现廿八都、主角与配角、文人的底气、偶像的黄昏、历史深处的误会。作者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主要关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
目录:
总目录
发现廿八都(增订版)
目录
发现廿八都【增订版】
引言
一、千年古道
1.仙霞古道
2.清湖码头
3.“挑浦城担”
4.鸡鸣三省
二、繁华如梦
1.集镇的形成
2.“四大家族”
3.“天灯”的熄灭
三、“世外桃源”
1.仙霞“桃花源”
2.“枫溪十景”
3.山中风俗
4.山歌·剪纸·木偶戏
5.多神信仰
四、雄关天险
1.仙霞关
2.枫岭关
3.“古来守关人,豪杰存有几?”
4.“拱手奉山河”:郑成功遗恨廿八都
5.耿精忠兵出仙霞关
6.从石达开到刘家福
7.红军两打廿八都
8.郁达夫的见证
9.抗日战争:最后的繁荣
10.105师鏖战仙霞关
11.无可奈何花落去
五、神秘面纱
1.地名之谜
2.“廿八都官话”之谜
3.“百姓”之谜
4.建筑风格之谜
5.幸存之谜
6.撩开神秘面纱
主角与配角
目录
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
前言
一、“大丈夫当如此也”和“彼可取而代也”
二、剧本之争还是舞台之争?
三、“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为帝王乎?抑为民主乎?”
四、孙黄辞职:“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五、如何进入“依和平秩序竞争之轨道”?
六、需要健全的角色意识
康有为与孙中山:谁是主角?
一、康有为要孙中山“拜师”才可结交
二、康有为“托故不见”孙中山
三、新加坡事件:康孙合作终成空
四、在康有为、孙中山之间的自立会群豪
五、孙、康两派交恶
黄兴与孙中山——配角与主角的最佳模式
一、“孙氏理想,黄氏实行”
二、孙黄分歧
三、“雄而不英”:黄兴的局限
四、世上已无黄克强
同盟会与光复会:革命“正统”之争?
一、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合与分
二、黄兴的配角意识
三、章太炎、孙中山的早期关系
四、章太炎、陶成章与孙中山分歧的开始
五、陶成章之死和陈其美
六、“章疯子”不疯
袁世凯:传统型主角的近世标本
一、“非袁不可”
二、兵变之谜
三、“办共和”
四、将天下变为囊中物
五、容不下“七嘴八舌”的国会
六、“非去袁不可”
宋教仁:健全的角色意识
一、“不如另外早自为计”到同盟会中部总会
二、“英而不雄”:总理“自许”本为虚
三、宋教仁与孙中山、胡汉民等的分歧
四、“以政治为生命”
五、从革命党到普通政党
六、宋教仁之死的直接原因
七、到底谁是“宋案”的真正主使人?
梁启超:进退之间的角色尴尬
一、革命与保皇之间
二、梁启超与袁世凯之间
三、在国民党与袁世凯之间
四、一篇文章胜过三千毛瑟
五、在进与退之间
蔡锷:不争主角争人格
一、袁世凯问莫理循:“蔡锷会统治中国”吗?
二、蔡锷与袁世凯
三、蔡锷与唐继尧
四、“为国民争人格”
后记
文人的底气
目录
文人的底气——百年中国言论史剪影
百年中国言论史的几个时代
我所理解的言论史是什么?
我为什么重视百年言论史?
百年言论史的几个时代及其主要特征
漂浮的木板——重说百年言论史
殉道者的血要比墨水珍贵
新型的载体
滑落的流星:《苏报》、沈荩和秋瑾
滋养过少年胡适的《时报》
章太炎《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
唐绍仪:“言论自由,为约法所保障。”
帝制梦中问世的《青年》
“五四”的波澜
“萍水相逢”
“且介亭”的“匕首”“投枪”
“用真姓名发表负责任的文字”
“昏黑”年头的亮色
史量才和蒋介石的对话
朱惺公直面死亡
《大公报》的新纪元
徐铸成:“《文汇报》是用我的墨汁喂大的”
《新民报》的“兼收并蓄”
成舍我的“世界”
“拒检”运动
“我们的抗议”
知识分子联名表达的传统
《新华日报》的呐喊
“百年绝响”
梁启超:从呼唤“新民”到“国民”
“‘新民’的意义是要改造中国的民族”
他的主要身份还是一个知识分子
实践层面的“国民”意识
陈独秀:回归“德先生”
“爱国心”与“自觉心”
“德先生”和“赛先生”
“监狱,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回归“德先生”
“文章报国”:百年回首《大公报》
“矮人国”里的“巨无霸”
前无古人的“四不”
从张季鸾到王芸生
“独立的人格”与“独立的发言权”
“星期论文”的创举
文人的底气——“三·一八”枪响之后
鲁迅正视淋漓的鲜血
周作人没有沉默
朱自清记住了韦杰三的微笑
蒋梦麟、林语堂、梁启超、闻一多、徐志摩的哀愤
刘半农和赵元任的词曲
《现代评论》:“元首犯罪,也能与庶民百姓一样受制裁吗?”
邵飘萍和《京报》
无权者的权力
另一个周作人
谴责“大残杀”
反对专断和卑劣
站在女师大学生一边
“四·一二”以后的“光荣”
“最不喜欢谈政治”
遥望自由主义的背影:从胡适说起
《新月》论政的高峰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
“一条历史的公式”
《民主与反民主的观念体系的冲突》
没有产生自由主义运动
鲁迅:以笔回敬手枪
不带钥匙出门
左、中、右都有的民权保障同盟名单
吸纸烟不用火柴
“丁事的抗议,是不中用的”
书生论政——我看罗隆基
光华四射的《新月》政论
“罗隆斯基”和第三大党梦
不谈森林工业,大谈知识分子问题
王实味:追求人性
人性论
《野百合花》
《政治家·艺术家》
“软骨头”与“硬骨头”
悲剧的意义
“深入生活的底里”——重读叶圣陶
自称“平庸”
“忍无可忍”
“满腔的愤怒”
“他们杀伤你们,我知道也会杀伤我”
“第二号病患者”
“他人受到迫害也就是我们受到迫害”
“书生之见,也许很迂”
“什么道理?”
“多说没有用,只说几句”
郑振铎的“新社会”之梦
《新社会》
《公理日报》
“唯有一腔正气耳”
《民主》周刊“被生生地扼死了”
“始终抱定匹夫有责的观念”
李敷仁:我的“儿子”被掐死了
“公民专家”
《老百姓》报
“我的‘儿子’被掐死了!”
幸免于难
储安平在时间中复活
被删节的文字
《观察》的高峰
“储安平正在复活”
傅雷怒目金刚时
不悔的子冈
穿着大红毛衣跑来跑去
“蔬菜是娇嫩货,经不起折腾”
“我要像小鸟一样起飞”
恽逸群的忠诚
舆论界的“彗星”
蒙冤三十年,他说自己“不为物移,不为己扰”
忠诚的理想主义者
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从百年中国言论史说起
以暴易暴和成王败寇
两个阳光人物
新闻纸的出现
“我可以做一辈子新闻记者”
夹缝中的空间
“开天窗”
“署真名、负责任”
“成熟的记者应该是第一等的政治家”
“我愿抱独身主义”
后记
偶像的黄昏
目录
偶像的黄昏
从金庸到“金庸酒”——兼谈金庸与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的难产
另一个李敖
张元济:力倡“中华民族的人格”
“羊性”“狼性”与心中的“鬼子”——我看《鬼子来了》
打翻的五味瓶——中国人走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
向继东和《湘声报》“文化·沧桑”副刊——兼说影响过中国历史的副刊
亵渎神圣——对两次王朔现象的一点思考
“那是揭开就会流血的伤疤”
吕荧是一面镜子
文化的底气
毋忘史家的传统
一个中断的学统
过去的中学
原谅与忏悔
“死别幽梦已茫茫”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出版界需要道德承担吗?
卖书岂能不知书?
学术论文“新八股”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诗人流年不似水
那盏灯熄了
对巴金也要说真话
何兆武的《文化漫谈》
废除科举制百年祭
苏珊·桑塔格的意义
“不能不喜爱‘傻瓜’和‘学生腔’”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贫富之间的个人所得税
和余世存关于《非常道》的对话
比206个县无律师更重要的
重要的是培育社会理性——与崔卫平对话
大学生“陪读”现象的忧思
大学生平均年消费超万元背后
丘成桐呼唤大学生做学问的热情
“高校改名热”的误区
研究生失业不是偶然的
“有知识、没文化”现象之忧
高校学费岂能不顾国情
公众为什么厚“丘”薄“杨”?
“象牙塔”为何沦为“重灾区”?——从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的感慨说起
“艺考热”背后的明星梦
呼唤人的教育——读《沙坪岁月——重庆南开校园回忆录》
高考:莫把手段当目的
“救救孩子”:教育不公成为众矢之的
是谁夺走了孩子天真的童言?
金钱可以买来道德吗?
“创建文明城市”能靠背诵吗?
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迷信
“县一中模式”还要行多远?
语文不是脑筋急转弯
历史深处的误会
目录
历史深处的误会
“不得帮忙的不平”
谁的“天国”?
康有为的神话
魂兮归来,陈天华
风萧萧兮易水寒
孙中山的历史性遗憾
重读宋教仁
陈其美其人
功成身退:光复会群像
蔡锷:“为国民争人格”
逆流而行:杨度与君主立宪思想
筹安会
1943年:史迪威日记中的蒋介石
史迪威日记中的宋美龄
三个大学校长
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遥望新大陆
拒绝王袍加身
华盛顿告别政坛之后
立国之本:人性和人道原则
内战:没有胜利者
“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
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
俄罗斯四题
跳出“周期率”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傅国涌
出 版 社: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01-04
字 数:82.6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