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英)彼得·福纳吉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一书是匈裔英籍精神分析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彼得·福纳吉的经典作品之一。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用两章的篇幅对依恋理论行了介绍,之后分别比较了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斯皮茨、埃里克森、科胡特、科恩伯格、克莱茵、比昂、温尼科特、桑德勒、莫德尔、斯特恩、沙利文等人代表的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与鲍尔比、安斯沃思、玛丽·梅因等人代表的依恋理论之间的异同。在本书的结尾,福纳吉就整合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作者还阐述了自己关于心智化能力发展的观,将其与象征、现实检验、具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及妄想、病理性防御的起源联系起来。【推荐语】“心智化理论之父”福纳吉作品首度引中国市场! “中德班”创始人曾奇峰作序力荐! 在《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一书的始,福纳吉写下了如下评论:“精神分析与依恋理论互相敌视。如同许多家族世仇一样,你很难分辨问题从何而来。”回顾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这些年的发展,如果说在依恋理论提出之初,鲍尔比还试图向精神分析靠拢,得到精神分析学家的认可,那么当依恋理论发展到后来,得到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研究者的支持时,它与精神分析的矛盾冲突似乎变得难以调和。当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整合两种理论提出了要求时,福纳吉——用著名的依恋研究者霍姆斯的话说——这位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两个领域*的伟人,带着实力、谦逊和勇气,把整合两种理论的尝试写了这本《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里,并迅速赢得了他应得的赞誉,与此同时,鼓舞了一批新时代的研究者。
【作者】彼得·福纳吉,匈裔英籍精神分析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临床、教育和健康心理学系主任,安娜·弗洛伊德中心负责人,英国精神分析学会主要成员,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获得魏宁格纪念奖。他涉足的研究领域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暴力和早期依恋关系,致力于整合实证研究和精神分析理论。已出版包括本书在在内的16本著作。
目录:
推荐序
学派与人格
序 言
第一章 对依恋理论的介绍
第二章 依恋研究的主要成果
儿童期依恋的测量
安全型依恋的决定因素
早期依恋对后期发展的预测作用
依恋与心理疾病
混乱型依恋
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疾病的发展路径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模型与依恋理论
联系点
分歧点
第四章 结构学说:北美结构学说
联系点
分歧点
第五章 结构模型的修正理论
安娜·弗洛伊德的理论与依恋理论之间的联系点与分歧点
玛格丽特·马勒的理论与依恋理论之间的联系点与分歧点
约瑟夫·桑德勒的研究与依恋理论之间的联系点与分歧点
第六章 克莱茵-比昂模型
克莱茵模型与依恋理论之间的联系点
分歧点
第七章 英国精神分析独立学派及其与依恋理论的关系
联系点
分歧点
第八章 北美客体关系理论家与依恋理论
阿诺德·莫德尔
海因茨·科胡特
奥托·科恩伯格
精神分析的人际学派
第九章 现代儿童精神分析治疗:丹尼尔·斯特恩的工作
联系点
分歧点
第十章 人际关系取向:从沙利文到米切尔
联系点
分歧点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依恋理论家
卡伦·里昂-鲁思(Karlen Lyons-Ruth)
莫里斯·伊格尔(Morris Eagle)
杰里米·霍姆斯(Jeremy Holmes)
艾瑞塔·斯莱德(Arietta Slade)
艾丽西娅·利伯曼(Alicia Lieberman)
第十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与依恋理论有哪些共同点?
充分研究人格发展与儿童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绪发展的认知基础
在依恋理论中重新发现精神分析思想
第十三章 依恋理论如何吸收精神分析的思想?
第十四章 总 结
参考文献
作者及出版:
作 者:(英)彼得·福纳吉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01-31
字 数:12.9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