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张建华 电子书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张建华 电子书插图1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张建华 电子书插图2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张建华 电子书插图3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张建华 电子书插图4 《帝国幻象: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与他者视野》张建华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内容简要:

本书通过挖掘和梳理政府公文、报纸杂志、文艺作品、民间传说以及国家间政府外交、非政府组织间的公共外交和普通民众间的民间外交等文献,从他者视野”出发考察了1721年11月2日由沙皇彼得一世始的196年俄罗斯帝国时期至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后69年的“红色苏联”时期,俄罗斯共265年“国家形象”的演变历程。“俄罗斯帝国”的转折始于1812年战争,在此之后,“俄国人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乃至种族血缘上与欧洲人毫无二致了”。然而,这一切仍然是镜花缘式的“帝国幻象”,可以说,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国家形象对于欧洲人来说仍然是模糊的和陌生的,被称为“欧洲大门口的陌生人”。“红色苏联”时期,苏联政府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和宣传工具,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民族国家展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面貌,突出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张建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俄国(苏联)思想文化史,俄国(苏联)外交史,中俄关系史与俄国汉学史等。近年来出版的专著有:《帝国风暴:大变革前夜的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思想之镜:知识分子与苏联政治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俄国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2014)、《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1917-193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目录:

前折页

书名页

导论 帝国幻象:二百年俄罗斯“国家形象”变迁

一 所谓“国家形象”概念

二 俄罗斯帝国196年

三 “红色帝国”69年

四 关于本书书名及基本思路

第一章 告别帝俄:乔治·凯南视野中俄罗斯“帝国形象”的变迁

一 横穿西伯利亚

二 俄国:“想象的双胞胎”

三 俄国:“野蛮的大监狱”

四 俄国:“邪恶的怪胎”

五 告别帝俄:万花筒般的俄国形象

第二章 迎接苏俄: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

一 彼此想象的中国与俄国

二 “东方情调”与“黄祸论”

三 西伯利亚铁路与“山东蛮子”

四 十月革命与华工大同

五 “我们的黄种兄弟”

第三章 黑白或灰:克伦斯基与俄国革命的另类标本

一 从边城才俊到“革命之子”

二 辉煌散尽后的“革命之敌”

三 共济会的“总书记”

四 回归知识分子

五 无处安放的孤寂灵魂

第四章 红都召唤: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们的“苏联”

一 快快去“红色麦加”

二 访苏者的不同视野

三 苏联光彩的背面

四 罗兰与纪德之分歧

第五章 黑旗飘扬:克鲁泡特金之死的中国印象

一 巨人之死

二 克鲁泡特金幽灵在中国

三 1921年:中国政治抉择的分水岭

四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绝唱

第六章 “红色恐怖”:“季诺维也夫信”事件及其苏俄形象

一 学术史述

二 “季诺维也夫信”事件始末

三 伪造和传播

四 “红色恐怖”在欧洲

第七章 虚实苏联:美国记者杜兰迪视野中的苏联形象

一 苏俄不受欢迎的记者

二 “斯大林的辩护士”

三 谁统治红色俄国?

四 蒸蒸日上的“红色经济”

五 “俄国有饥饿,但没有饥荒”

六 世纪评说杜兰迪

七 美国人“制造”杜兰迪?

第八章 “回首俄国”:索尔兹伯里眼中“苏联人民的命运”

一 关注红色中国和红色俄国

二 “苏联人民的命运”

三 走进普通苏联人的生活

四 谁代表苏联人民?

五 索尔兹伯里:记者还是作家?

第九章 正义之剑:苏联空军援华及其与国统区的互识

一 揭开尘封往事

二 “中国上空的俄国鹰”

三 中苏形象互识

四 国统区的苏联人

五 再造苏联形象

第十章 “政治解冻”: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反响

一 并非秘密的“秘密报告”

二 CIA追踪“秘密报告”

三 中国共产党的反应

四 波兰的“波兹南事件”

五 匈牙利事件与难民潮

六 巨变+剧变:自“秘密报告”始

第十一章 认识苏联:越南战争中的苏联军事专家与苏联形象

一 战争初期苏联的谨慎介入

二 密林深丛中的苏联军事专家

三 苏联军人的功勋

四 “热水澡”与“黑石子”

五 塑造“苏联形象”

六 苏联老兵的心声

第十二章 看电影者:中苏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中苏关系变迁

一 苏联舞台与银幕上的“中国形象”

二 “欢迎苏联电影”

三 《德尔苏·乌扎拉》与《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四 中国对《德尔苏·乌扎拉》的批判

五 电影背后的国际政治

六 中国电影中“苏联形象”的变迁

七 《德尔苏·乌扎拉》的历史回声

第十三章 “老莫”餐厅:从政治符号到文化符号的演变与“苏联形象”在中国的变迁

一 政治符号:友谊与冲突

二 文化符号:饮食年代

三 影视文学中的“老莫”记忆

四 说不尽的“老莫”

代结语 时间,前进!前进,达瓦里希!

一 “帝国学”与欧亚主义的诱惑

二 自我与他者:当代俄罗斯国家形象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后折页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张建华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字    数:37.0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