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 电子书

教育心理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 电子书插图1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 电子书插图2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 电子书插图3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 电子书插图4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胡谊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林林总总,本书确定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条主线,对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及其成果行了梳理与总结。在学习心理部分,介绍了记忆术、元认知、脑可塑性、动机等主题,同时谈及特殊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在教学心理部分,介绍了专长理论、学科分析、创造能力、教学方式、基于技术的变革等主题,同时谈及专长发展与职业发展思路下的教师心理研究。本书内容详实,可为读者提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指导。【推荐语】《教育心理学》有三大特色:一、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分为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条主线,选取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行梳理和总结。二、作者阵容强大。负责内容撰写的是国内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翘楚,分别对各自研究领域作了深浅出的阐述。三、具有实践指导性。所选主题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是紧密联系的,比如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等。本书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用书,也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吴庆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所出版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等奖项十余项。所承担“教育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学团队”负责人。   胡谊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心理学研究。长期关注优秀人才心理学(如超常记忆、领域专长、创新与创业等),人—人互动中的高级思维活动(如合作、决策等)等主题,主持多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哲社规划课题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编委会

总主编序言

第一部分 学习心理

1 引论:学习理论的发展

1.1 三大理论范畴

1.1.1 行为主义

1.1.2 理性主义

1.1.3 社会—文化—历史观

1.2 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建议

1.2.1 行为主义的教育实践改革

1.2.2 理性主义的教育实践改革

1.2.3 社会—文化—历史观的教育实践改革

1.3 学习理论之间的关系

1.4 结语

2 记忆术及其训练

2.1 引言

2.2 记忆术概述

2.2.1 记忆术类型

2.2.2 记忆术的应用

2.2.3 记忆训练程序

2.3 研究现状

2.3.1 记忆术的使用:神经基础

2.3.2 记忆术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2.3.3 记忆术训练:认知功能、脑功能的变化与迁移

2.4 研究结论

3 元认知与学习不良

3.1 元认知基本理论

3.1.1 元认知的概念

3.1.2 元认知与认知

3.1.3 元认知理论的发展

3.2 学习不良的概念

3.3 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认知研究

3.3.1 学习不良儿童的一般元认知的研究

3.3.2 具体学科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认知研究

3.4 问题与展望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未来的展望

4 教育与脑

4.1 脑结构与可塑性

4.2 多感觉学习与脑

4.2.1 多感觉学习及其优势

4.2.2 多感觉学习易化效应的脑基础

4.3 多感觉学习异常与阅读障碍

4.3.1 阅读障碍的脑基础

4.3.2 基于脑可塑性的阅读障碍干预

4.4 第二语言学习与脑

4.4.1 双语表征与脑

4.4.2 影响第二语言加工的因素

4.4.3 第二语言学习与脑可塑性

致谢

5 学习动机

5.1 国外研究现状

5.1.1 以现代期望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研究

5.1.2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研究

5.1.3 以能力内隐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研究

5.1.4 以内在/外在动机论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研究

5.1.5 以现代成就目标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研究

5.1.6 以自我调节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研究

5.1.7 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研究

5.2 国内研究现状

5.2.1 关于内在/外在动机的研究

5.2.2 以现代成就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学习动机研究

5.2.3 以归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动机研究

5.3 小结

5.3.1 国内外研究比较与分析

5.3.2 学习动机研究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意义

致谢

6 品德心理与社会化

6.1 国外研究现状

6.1.1 关于道德认知的研究

6.1.2 关于道德情绪的研究

6.1.3 关于道德行为的研究

6.2 国内研究现状

6.2.1 关于道德认知的研究

6.2.2 关于道德情绪的研究

6.2.3 关于道德行为的研究

6.3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与分析

6.3.1 研究方法

6.3.2 研究内容

6.4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意义

6.4.1 促进道德认知

6.4.2 体验道德情绪

6.4.3 践行道德行为

7 资优学生心理与教育

7.1 资优学生的定义

7.1.1 以智商为标准的定义

7.1.2 侧重多元标准的定义

7.1.3 侧重情境动态特征的定义

7.1.4 注重发展阶段的定义

7.2 “资优儿童”概念的心理学背景和历史沿革

7.2.1 本质主义与发展主义

7.2.2 从人才的个体形成到社会形成

7.3 国外研究状况

7.3.1 资优儿童的特质研究

7.3.2 资优和人才发展研究

7.3.3 资优教育研究

7.4 针对中国大陆资优儿童和资优教育的研究状况和国际比较视野

7.4.1 资优儿童的特质研究

7.4.2 资优概念的文化研究

7.4.3 资优人才发展研究

7.4.4 资优学生教育研究

7.5 结语:转型中的资优教育——范式更替、研究方法和实践意义

8 学业不良与自我管理

8.1 认知自我管理过程

8.1.1 学业自我效能感

8.1.2 Dweck的动机结构

8.1.3 Dweck动机结构的实证支持

8.2 学业不良学生的认知自我管理过程

8.2.1 一项实证研究

8.2.2 关于学业不良学生认知自我管理过程特征的讨论

8.3 学业不良学生认知自我管理过程的干预研究

8.3.1 智力内隐理论的干预研究

8.3.2 学业不良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8.3.3 学业不良学生的归因训练研究

8.4 国内相关研究

8.4.1 我国在相关方面已有若干实证研究结果

8.4.2 国内与国外研究比较

8.5 关于学业不良学生认知自我管理过程的研究对我国教育现状的意义与建议

致谢

第二部分 教学心理

9 引论:教学心理的发展

9.1 教学心理学的缘起

9.1.1 界定

9.1.2 背景与兴起

9.2 理论建树

9.2.1 领域胜任力的分析

9.2.2 胜任力:历史课程

9.2.3 胜任力:写作能力

9.3 实践开发

9.3.1 用于训练高效的、功能性认知技能的教程

9.3.2 用于训练自我调节技能的教程

9.3.3 用于训练构建问题解决知识结构的教程

9.4 结语

10 问题解决与专长

10.1 问题解决

10.1.1 问题解决的历史研究轨迹

10.1.2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10.1.3 实际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0.1.4 学科中的问题解决

10.2 专长

10.2.1 专长研究的背景和发展轨迹

10.2.2 专长的实质

10.2.3 专长的发展

10.2.4 专长的获得

10.2.5 总结与展望

11 数学运算

11.1 数学运算及策略

11.1.1 心算及策略

11.1.2 估算及策略

11.2 数学应用题表征及策略

11.3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

11.3.1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

11.3.2 数困生的原因探索

致谢

12 创造性思维及促进

12.1 引言

12.2 创造性思维的测评

12.3 情绪与创造性思维

12.3.1 情绪状态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12.3.2 多种理论解释

12.3.3 简评

12.4 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12.4.1 内/外部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12.4.2 趋近/回避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12.4.3 社会性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12.4.4 简评

12.5 工作记忆与创造性思维

12.5.1 工作记忆对发散性思维的作用

12.5.2 工作记忆对聚合性思维的作用

12.5.3 简评

12.6 躯体运动与创造性思维

12.6.1 身体运动和姿势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12.6.2 手臂运动和姿势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12.6.3 简评

12.7 结语

13 教学方式及变革

13.1 教学方式概述

13.1.1 何为教学方式?

13.1.2 教学方式的分类

13.2 教学方式的沿革与整合

13.2.1 教学方式的沿革及发展逻辑

13.2.2 各种教学方式的关系及整合

13.3 当前主流的教学方式

13.3.1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

13.3.2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学

13.3.3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13.3.4 基于创新学习的教学

13.3.5 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

13.3.6 基于服务学习的教学

13.3.7 基于博物馆学习的教学

13.3.8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

13.4 结语

14 技术整合的教学

14.1 多媒体学习

14.1.1 理论框架

14.1.2 多媒体学习原理

14.2 基于网络的学习

14.2.1 网络学习中的学生

14.2.2 网络学习中的教师

14.2.3 网络学习环境

14.3 基于游戏的学习

14.4 结论和未来展望

致谢

15 教师心理

15.1 教师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15.1.1 理论基础的变革

15.1.2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15.2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心理

15.2.1 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研究

15.2.2 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新手—专家”研究

15.2.3 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情境观研究

15.3 职业心理学视角的教师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15.3.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15.3.2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15.4 中国特色的教师心理

15.4.1 中华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成长心理

15.4.2 重视教师人格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15.5 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索引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吴庆麟,胡谊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04-01

字    数:53.2万

其他打包赠送下载:
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