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与诗学》李春青,赵勇 电子书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与诗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与诗学》李春青,赵勇 电子书插图1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与诗学》李春青,赵勇 电子书插图2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与诗学》李春青,赵勇 电子书插图3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与诗学》李春青,赵勇 电子书插图4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与诗学》李春青,赵勇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打包福利下载: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本辑由“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文化诗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思想”“古代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文学观念的中西会通”“文化诗学视角的文本细读”五个栏目组成。 本辑的文章大多都是运用“文化诗学”方法研究文学现象的尝试。或者探讨现代文论观念的产生,或者剖析文学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与范畴,或者阐述中西文学观念交汇处产生的新问题以及文本细读等等,无不试图从特定文化语境立论,探究其中隐含的文化逻辑,都是“文化诗学”这一研究方法的实践。【推荐语】《文化与诗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丛刊,该基地为教育部全国100个重研究基地中wei一的文艺学学科研究基地。该辑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同时是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主要涉及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和批评以及思想史等相关领域。丛刊编委为国外和国内著名学者。创刊主编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现任主编是李春青教授和赵勇教授,丛刊作者大多为国外和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

【作者】李春青,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论和文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项、教育部项目三项。独立著述、合著、合译、主编著作三十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述、合著、合译、主编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生成

胡先骕新古典主义文化诗学的现代性价值及历史地位[1]

一、传奇人生:从旧学神童到现代知识分子

二、学贵宏通:胡先骕文化诗学批评的复合型理论结构

三、多元张力:胡先骕文化诗学理论的三个基本特质

四、守正开新:胡先骕文化诗学的独特现代性诉求

中国现代文学思想主导话语的变迁

1917—1926年:从礼教话语向自由主义话语转型

1927—1936年:从自由主义话语向审美政治话语转型

1937—1949年:从审美政治话语向民族国家话语的转型

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与诗学的“直觉主义”之思想

一、人生艺术化:人生是一种广义上的艺术

二、诗学的“直觉主义”:不即不离与移情

三、美感经验与人生的艺术化

结语

徐复观心性观念的局限与中国艺术精神观之反思

一、徐复观心性观提出的思想史进路

二、徐复观心性观的局限

三、心性观念与其局限性的双重深化: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之反思

儒学核心范畴的演变与文道关系说研究的现代发生[1]

一、为什么是“文以载道”成为了批判的靶心

二、为什么“载道”说能够遮蔽文道关系诸说

三、为什么“言志”会被视为与“载道”对立

小结

文化诗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思想

诗者何为?

边缘文人的“御用文人梦”[1]

一、王充:“边缘文人”的身份问题

二、“疾虚妄”与“御用文人梦”

结语:边缘文人的“御用文人梦”,及其破灭

文章与治道相表里

一、《典论》是儒家政论之书

二、《论文》中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

三、文章为何能经国?

结论

权力的毛血孔:乾嘉格调诗派探微

一、由理学到经史、诗文

二、君臣赓歌:盛世之音的制造

三、沈德潜晚年悲剧:文学标准与政治标准和冲突

中国古代意境论的终结者

一、作为文学本体的意境

二、作为文学风格的意境

三、从诗学意境论到古文意境论的文体论脉络

四、林纾的古文意境论与宋明理学的学理关系

五、道理与性情的互相超越

六、余论

古代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

“势”本义及其在中古时期的审美演化[1]

一、释“势”

二、书法之“即形言势”与“尽形得势”

三、绘画之“情势”与“容势”

四、文学之“体势”

五、结语

体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创生的逻辑起点

一、体认是古代士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

二、体认是古代哲人科学观察和诗人审美体验的基础

三、体认是古代理论家进行文学建构的平台

四、体认在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作用

文学观念的中西会通

欧美中国文学史写作与文学史研究新变

一、欧美中国文学史书写概观

二、《剑桥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及其理念

三、迁变的观念与迁变的文学史

四、主体与他者:中国文学史研究反思

中国小说英译中的“文化失语”与翻译变异

引言

一、文化失语与翻译变异

二、《红高粱家族》英译中的文化失语

三、《红高粱家族》英译中的翻译变异

四、成因分析

结语

文化诗学视角的文本细读

论“桑林母题”的多元文化内涵[1]

引言

一、“桑林祈雨”——曹操《陌上桑》对“桑林母题”的继承

二、“桑梓情深”——曹丕《陌上桑》对“桑林母题”的继承

三、“扶桑求仙”——曹植《陌上桑》对“桑林母题”的继承

余论

论中国古典“登高”诗中的行为和体验

一、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二、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结语

论贾宝玉女儿观的文化诗学意义

一、贾宝玉的出身

二、贾宝玉的情

三、贾宝玉的“情不情”

四、贾宝玉的“变”和“不变”

五、贾宝玉的“痴”

六、贾宝玉的诗艺化想象

余语:贾宝玉的“幻灭”

编后记

作者及出版:

作    者:李春青,赵勇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7-07-01

字    数:28.4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