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文化研究(第23辑)(2015·夏)》周宪,陶东风 电子书

文化研究(第23辑)(2015·夏)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文化研究(第23辑)(2015·夏)》周宪,陶东风 电子书插图1 《文化研究(第23辑)(2015·夏)》周宪,陶东风 电子书插图2 《文化研究(第23辑)(2015·夏)》周宪,陶东风 电子书插图3 《文化研究(第23辑)(2015·夏)》周宪,陶东风 电子书插图4 《文化研究(第23辑)(2015·夏)》周宪,陶东风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打包福利下载: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本书聚焦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阐释新兴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议题,为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做一学术上的探索。书中专题一翻译、介绍了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新功能主义代表人物杰弗里?亚历山大的文化社会学理论;专题二从理论分析与个案解读两个方面论证了符号学方法的可操作性;专题三系统分析了界面文化研究;专题四分析了文化现象是如何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呈现并建构出来的。

【作者】周宪,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硕士;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学、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 陶东风,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其成果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届、第三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第三、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等。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曾经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行学术访问。 周计武,男,1977年3月生,江苏睢宁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西方美学、文艺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985工程”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等课题三项。 周计武,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胡疆锋,男,1973年7月生于新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先后在新疆喀什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文艺学博士,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6月被聘为副教授,2009年7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10年1月被评为硕士生导师。

目录:

主编的话

专题一 亚历山大的文化社会学

主持人语

戏剧在现代社会的命运:社会理论与戏剧先锋

艺术与生活中的图像经验

一 贾科梅蒂图像中的表层和深层

二 社会图像中的表层与深层

三 文献/理论注释

实践文化社会学:杰弗里·亚历山大访谈

导言

一 意义的自律:走向文化社会学的“强范式”

二 文化社会学以及其他

三 文化社会学和社会的终结

表演和符像

一 文化转向及强文化范式

二 类仪式下的社会表演模型

三 符像转向:社会生活意义的物质性

这个时代的创伤焦虑

引言

一 文化社会学与文化的自主性

二 作为核心的创伤表征

三 不可见的表演与可信任的权力

专题二 符号学文化研究

主持人语

意义标准:探索社群与解释社群

一 意义的标准之乱局

二 皮尔斯“探究社群”理论

三 费什“解释社群”理论

四 解释社群论引发的争论

五 动态的解释社群

音乐符号的双重分节及其文化意义

一 古代礼乐文化的符号分节

二 中国现代音乐的符号分节

三 音乐双重分节的意义

反讽编码与符号标出

一 神曲化:反讽时代流行音乐发展新镜像

二 反讽式拼贴:神曲的编码策略

三 标出与刺点:神曲与音乐艺术的翻新

结语

青春成长电影的符号表意机制及其文化分析

一 文本改编:从意图定点到群选经典

二 发送者:构建模式化的成长神话

三 接收者:想象的共同体

四 文化动因:符号自我的运作

禅宗诗学的本真修辞与海德格尔的解蔽说

一 自性与存在:两种本真状态的对话

二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语言理据性与本真存在的背离

三 语言游戏与诗意言说:两种解蔽方式的共同“意图定点”

四 禅境妙悟与诗意的栖居:审美活动中的本真之悟

人类符号文化世界的祛魅

一 身体交流对照下的符号性质问题

二 “神”的符号之超越性与功用性

三 信息沟通中的符号权力:两种传播中介的较量

专题三 界面文化研究

主持人语

界面革命

一 起源:界面思维

二 革命:作为文化的界面

三 同延与界面主体

虚拟亚文化族群的界面文化展演

一 幻象现实主义:再文化化的网络游戏界面

二 工具化媒介:界面美学符号的风格展演

三 界面现实主义:日常生活的嵌入

美学在界面中的复兴

一 美学的衰落与其现代合理性

二 审美原则在运算情境中的运用

三 运算原则在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中的运用

界面理论的人文研究方法

一 图像阅读实践

二 框架分析

三 界面理论

四 电子空间中的图像阐释

界面现实主义

一 工程影像

二 界面现实主义

三 幻觉现实主义: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四 媒介现实主义——博物馆谋杀案

五 功能现实主义:别碰这个按钮

六 界面现实主义

作为符号和美学事件的界面

一 更多关于美学运算的介绍

二 电脑运算和艺术的一个范例

三 软件的交互使用:作为符号的界面

四 软件的交互使用:一种美学活动

致谢

专题四 文化的视觉表征

主持人语

知识分子小说的学术性与商业性

引言

一 叙事:文本之内与文本之外

二 描述:图像学与“前图像志”

三 阐释:“图像志”的推进

四 图像学:应变策略的双重性

结语

图像中的空间与秩序

一 图像空间摹写语词空间:再现中的秩序认同

二 图像空间增补语词空间:想象中的秩序呈现

三 图像空间组合语词空间:并置中的秩序遵从

四 图像空间重构语词空间:改写中的秩序重建

结语

从观看科学到科学地观看

一 观看科学:现代视觉启蒙

二 科学地观看:科技带来的“视界”变革

结语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一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音乐审美

二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三 视觉音乐的“情境式”体验

结语

其他论文

阀限与策略:关于哈尼族“情歌空间禁忌”的研究

一 唱或不唱:情歌空间禁忌

二 村寨/野外:二元领域的建构

三 可逆的流动阀限:情歌空间结构的象征与功能

四 禁忌与策略:现实世界的实践逻辑

礼乐身体与人文空间互构:矍相圃的当代启示

一 人文空间与礼乐身体的互构

二 古矍相圃空间里的礼乐身体

三 历代对矍相圃空间的接续与实践

结语

“风景如画”的人文意义

一 风景如画的人文内涵:人与自然的同一

二 风景如画启示了人文的一种理想

三 风景如画为人文提供了尺度和指引

结语

美国文化偶像:西部牛仔英雄与集体记忆里的田园牧歌

引言

一 开发西部“边疆”

二 西部牧场上的牛仔

三 集体记忆里的田园牧歌

结语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周宪,陶东风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字    数:38.1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