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杨奎松 电子书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杨奎松 电子书插图1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杨奎松 电子书插图2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杨奎松 电子书插图3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杨奎松 电子书插图4 《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杨奎松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内容简要:

对于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一个*的历史悲剧就是,他们是早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一群人,自认为了解政治大势,后却在政治场中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受人轻视。 本书讨论的三人,一位是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长期浸淫于政治活动之中,1949年后曾官居政务院委员;一位是报人王芸生,擅长政治评论,多年担任《大公报》主笔;一位是清华教授潘光旦,理科出身,对政治外行却一样曾积极想要为中国政治建言。三人在1949年以前都曾经在不同领域有过出色表现,1949年以后却先后遭遇滑铁卢,人生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杨奎松教授不满足于像过去一样笼统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当年竟会停止思想,集体转向?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记录以及各种报刊、档案文献披露出来,他发现,事情并非那样简单。【推荐语】1、杨奎松**著作。继“革命”之后,杨奎松教授将研究重心转向“建国史”,他的关注首先放在了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的命运变迁上,试图解释和理解他们对时代巨变的认识,以及采取的应变行为。 2、对知识分子“集体转向”的再思考。杨奎松教授力图从历史大环境和周围小环境中追索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史有宏观认识,也能细致分析当时知识分子在国家力量、个人性格和社会环境中左支右绌的困境和苦衷。 **电子畅销书《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仅在@网 >>

【作者】杨奎松,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张东荪“叛国”案再研究

一、引言

二、“北平和平解放,张先生第一功”?

三、中共为何重视张东荪?

四、去了西柏坡之后

五、寄希望于美国人

六、“勾结”美国案发经过

七、张东荪案的暴露与坐实

八、政治高压下的示弱与屈服

九、从“挤牙膏”到“彻底坦白”

十、“叛国”案的严重后果

十一、对张东荪涉案原因的简单讨论

第二章 王芸生与1949年以后的《大公报》

一、引言

二、天津《大公报》揭旗“革命”

三、宣布“投降”的意外收获

四、报纸新闻性的初步丧失

五、新制度下的艰难挣扎

六、冲上阶级斗争第一线

七、思想改造再获“解放”

八、求助北京的意外收获

九、誓以余力办大公的决心

十、北迁合并后的内部危机

十一、整风运动中坦露心声

十二、报社内部的“反右”清洗

十三、毛泽东保护下没成右派?

十四、亲手埋葬《大公报》

第三章 潘光旦的“思想”与“改造”

一、引言

二、1949年以前的“政治”历史

三、建国后的适应与改变

四、说不清的“历史问题”

五、“跟党走”的尴尬

六、结语

余论

征引文献要目

后记

作者及出版:

作    者:杨奎松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01

字    数:30.2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