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李天纲 电子书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李天纲 电子书插图1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李天纲 电子书插图2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李天纲 电子书插图3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李天纲 电子书插图4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李天纲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打包福利下载: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中国礼仪之争”是发生在明末清初中国,扩展到欧洲,并对此后的西方和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大事件。争论的核心关乎中国人的祭祀仪式,如“敬天”“祭祖”“祀孔”等礼制。徐光启等儒家天主教徒皈依后保持祭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则以“补儒易佛”的宽容态度加以容纳。这种做法后来受到怀疑,终于在康熙年间酿成冲突。莱布尼兹、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参与论战,欧洲“汉学”对此形成一系列看法,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本书使用新近公布的“中国礼仪之争”汉语文献,首次对这段历史做出详细描述,并指出其在明清史、教会史、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经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主任,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专业,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基督教、中国宗教以及上海文化研究。著有《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2017)、《南京路:东方全球主义的诞生》(2009)、《人文上海》(2004)、《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2007)、《文化上海》(1998)等,主编《马相伯卷》(2014)、《徐光启全集》(2011)、《<万国公报>文选》(1998)等。

目录:

目录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前言

一、世界性的议题

二、比较文化

第一章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变

一、缘起

二、争论大爆发

三、中西大遭遇

四、争论的余波

第二章 “中国礼仪之争”的汉语文献

一、关于汉语文献

二、两个典型文本

三、几个争论焦点

四、关于文献写作和作者

第三章 “中国礼仪之争”的文化史意义

一、宗教抑或伦理

二、北京和罗马

三、“西学”与“汉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宗克莱芒十一世通谕《自那一天》(1715)

附录二 洪意纳爵等《祭祀问答》(二种)

附录三 李九功《证礼刍议》

附录四 中国礼仪之争:研究方法及其拓展

后记

再版后记

作者及出版:

作    者:李天纲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15

字    数:30.8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