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诗词曲与音乐文化》解玉峰著 电子书

诗词曲与音乐文化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诗词曲与音乐文化》解玉峰著 电子书插图1 《诗词曲与音乐文化》解玉峰著 电子书插图2 《诗词曲与音乐文化》解玉峰著 电子书插图3 《诗词曲与音乐文化》解玉峰著 电子书插图4 《诗词曲与音乐文化》解玉峰著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打包福利下载: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本书主要以文学与音乐关系为视角,对《诗经》、唐前挽歌、汉唐乐府诗、唐宋词、元曲、昆曲等中国诗歌史、音乐文化史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重加研讨。中国诗歌两三千年的历史演主要表现为中国文人对汉字声、韵、调等要素愈加自觉的体认和利用,这具体表现为对文字形式美和文体规范的自觉追求。中国式的歌唱都是以传辞为目的,“文”为主、“乐”为从,“文”决定“乐”。带着这样的眼光,我们对《诗经》“风”“雅”“颂”的划分、对先秦以及汉魏六朝的挽歌、对汉唐乐府诗、词曲起源、词曲调牌与宫调、南北曲的歌唱等问题,都可能有全新的认识。本书作者曾以“中国韵文文与乐关系研究”为题申报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获得立项,本书为作者以此项目为中心、持续多年的学术探索的成果。    

【作者】解玉峰,1969 年 10 月生,山东日照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自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8年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选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选江苏省333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近年先后主持“20世纪中国戏剧学学术史研究”、“中国韵文文与乐关系之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等文史方面研究,出版《20世纪中国戏剧学史研究》等专著多种,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等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中国韵文之结构与演进

一、唐近体诗的结构规则及其意义

二、“宋词”在中国韵文结构方面的新贡献

三、“元曲”对中国韵文的新贡献

四、唐前中国韵文之结构与演进

结语

百年《诗经》研究献疑

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二、《诗经》皆为“乐歌”?

三、《诗经》分“风”、“雅”、“颂”三类?

挽歌流变考

引言

一、挽歌的起源

二、挽歌的制度化

三、挽歌诗的制作

四、挽歌的娱乐化和职业化

五、挽歌的歌唱:“文”与“乐”

六、挽歌的案头化与挽联

小结

汉唐“乐府诗”辨证

一、作为管理机构的“乐府”及其泛化

二、“乐府”作为一类文字观念的出现

三、古人“乐府(诗)”之所指

结论

《全唐诗》应当收录“词”么?

一、问题的提出:《全唐诗》的缺憾

二、如何区分“诗”“词”

三、“词”体意识的出现

四、唐五代人无“诗”“词”有别的观念

结论

读《唐诗三百首》志疑

《花间集笺注》前言

一、《花间集》是怎样性质的一本书

二、本书编纂的几点想法

“曲”变为“词”:长短句韵文之演进

“诗变为词”说辨证

一、“诗变为词”:一种描述中国诗歌史演进的逻辑框架

二、“诗变为词”说的历史语境

三、“诗变为词”说的三种含义

四、对“诗变为词”说的进一步分析

《九宫大成》之“词乐”刍议

“曲牌”本不分“南”“北”

一、问题的前提:“曲牌”是文体单位,还是音乐单位?

二、早期曲籍中“曲牌”大都不标“南”“北”

三、如何理解早期戏曲文献中“曲牌”标“南”“北”现象

四、“曲牌”为何被分“南”“北”?

南戏本不能成“套”,北剧原不必分“折”

论元曲调牌及其宫调的标示

一、未见宫调标示的“元”曲文献

二、有宫调标示的“元”曲文献

三、《中原音韵》“北九宫”体系的文献依据

元剧“楔子”推考

楔子之指义

楔子之使用

楔子之演唱

楔子之功用

论“高腔”与“弋阳腔”“昆山腔”等诸腔之关系

一、“高腔”一词的出现

二、“高腔”是怎样一种声腔

三、“高腔”与“弋阳腔”等诸腔之关系

代结语:“高腔”之名何以出现

“昆山腔”“昆曲”与“昆剧”考辨

引言

一、新、旧“昆山腔”

二、从“昆山腔”到“昆曲”

三、最晚出现的“昆剧”

结论

也谈曲学史上的“汤沈之争”

引子

试论昆曲作为一种文士文化

曲唱“字腔”“过腔”辨证

一、引子:昆曲唱为何会有“过腔”?

二、何谓“字腔”“过腔”

三、“字腔”“过腔”唱需变通的几种情况

四、结论:区别“字腔”“过腔”至关紧要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引言

一、文人曲社的风雅传承

二、文人的文化担当与社会参与

三、文化传承之关键在教育

结论

也谈中国昆曲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问题

昆曲能“原封不动”地保存么?

昆曲在当代有“创新”的可能么?

“革新”和新戏对昆曲的意义

“古典”昆曲一定要迎合“现代”观众的趣味么?

编排新戏的成本和风险

结语:昆曲的当务之急是“继承”,不是“发展”

作者及出版:

作    者:解玉峰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9-01

字    数:27.0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