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聂敏里 电子书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聂敏里 电子书插图1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聂敏里 电子书插图2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聂敏里 电子书插图3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聂敏里 电子书插图4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聂敏里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实体与形式——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0-17)》是对《形而上学》Z卷后8章的一个专题的研究。本书将这8章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认为它们处理的是实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一相对统一的主题,并将这一主题一步明确为实际上是实体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亦即,形式在实体整体中的地位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循着“什么是实体?”这个Z卷的核心问题的线索(Z 1-3),在厘清了形式与偶性(Z 4-6)、形式与生成(Z 7-9)的关系问题之后,在实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这个大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背景下,就形式实体重新展深的研究的。由此,他首先明确了形式实体在实体整体中的首要地位,亦即,它是首要的实体(Z 10-12),然后又对形式实体作为首要的实体的单纯性、统一性、整体性做了深的论证,表明它不可再被分析为别的实体部分(Z 13-16),后,通过将形式实体与实体存在的原因相关联(Z 17),就为过渡到H卷对实体从原因 – 目的论的角度的研究准备了前提,并为Θ卷中对实体的从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出发所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奠定了基础。【推荐语】本书为国际学界首次对《形而上学》第七卷的融贯解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敏里先生继《存在与实体》之后的又一学术力作。

【作者】聂敏里,1971年生,山西万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前苏格拉底研究学会(IAPS)成员。1996-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我国著名古希腊哲学专家、亚里士多德研究专家苗力田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5-2006年获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资助访学于希腊克里特大学。2011年获希腊驻华大使馆颁发“传播希腊文化贡献奖”。2013年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专著《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 1-9)》先后获得2014年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主要学术译著有《20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原文精选的批评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目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出版说明 前言 引论:Z 10-17的论证主题和论证结构引论 第一部分 Ζ 10-12研究 第一篇 Ζ 10研究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第二章 部分的多种意义和质料部分的被排除 第三章 “形式先于整体”原理的阐明 第二篇 Ζ 11-12研究 第四章 作为形式的实体和作为质形合成物的实体之区别与联系的再阐明(Z 11) 第五章 余论(Z 11,1037a11-1037b7) 第六章 Z 12的插入问题(Z 12[上]) 第七章 对定义统一性的形而上学阐明(Z 12[下]) 第二部分 Ζ 13-16研究 第一篇 Ζ 13研究 第八章 一些预先的问题的说明和澄清 第九章 “普遍者不是实体”的证明(上) 第十章 “普遍者不是实体”的证明(中) 第十一章 “普遍者不是实体”的证明(下) 第二篇Ζ 14-16研究 第十二章 柏拉图式的普遍者理念不是实体(Z 14) 第十三章 在本体论上对定义知识的阐明(Z 15) 第十四章 对实体的质料的部分和形式的逻辑的部分的存在论地位的确定(Z 16) 第三部分 Ζ 17研究 引言 第一篇 预备的研究 第十五章 和τòδιóτι内在一致性的揭示(《后分析篇》第二卷第1~2章) 第十六章 定义知识和证明知识区别与联系的阐明 《后分析篇》第二卷第3~7章) 第十七章 “是什么”作为原因的阐明 (《后分析篇》第二卷第8~10章) 第二篇 正式的研究 第十八章 将《后分析篇》第二卷第1~10章的理论引入Z 17中的必要性 第十九章 对实体如何作为原因的阐明 附录 附录一 《形而上学》Z 10-17[1] 附录二 《后分析篇》第二卷第1~10章[1] 附录三 柏拉图《巴门尼德篇》(127D-133A)[1] 参考文献 中、希、英主要哲学术语对照表 后记

作者及出版:

作    者:聂敏里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31 字    数:29.1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