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邓小虎 电子书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邓小虎 电子书插图1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邓小虎 电子书插图2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邓小虎 电子书插图3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邓小虎 电子书插图4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邓小虎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之目的在于以"为己之学"来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而内容则集中在厘清"性恶"和"诚"这两个貌似对反的概念在这种"为己之学"中的理论地位。本书力图论证,对于求学为己的坚持,其实贯穿整个荀子思想。荀子虽然说"人之性恶",但他却不认为"性"是人的本质。对于荀子来说,"人之性恶"指的就是"情欲"有天生自然的倾向支配人,使人"役于物"。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其实就是奋起人为的主动性,建构礼义法度,转化情欲,使之不但得养,更能成为伦理价值体系的一部份,此之谓"性伪合而天下治"。"化性起伪"又同时是一种情理教育,其重就在于通过"仁义"和"礼义"来"养心",而"诚"既是"养心"的方法,也是"养心"有成所达致的心灵状态。"仁义"和"礼义"提供了一套价值框架以供我们理解自身的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并指导我们对这些情感欲望、经历感受做出思虑判断和价值选取。在这个意义上,"仁义"和"礼义"构成了整全自我的基本结构。"诚"其实就是真诚、无自欺地面对一己的生命和自我,并通过"守仁"和"行义"来建构自我主宰、"重己役物"的整全自我,以及*终成就有意义的美好人生。【推荐语】荀子主张性恶,又极重视礼义。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荀子对于道德本源没有清晰的认识,无法承认道德主体,只能强调外在的礼义,却又因为没有道德心性作为基础而容易堕陷为类同于法家的权威主义。《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的两个主要关注:一是从"为己之学"来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二是厘清"性恶"在这种"为己之学"中的理论地位。本书从"性恶"出发,厘清"人之性恶"的主张不但和道德自主无碍,更恰恰是道德自主之所以能够展的自然基础。其之所以如此,就因为"性"和"伪"其实都是多重结构的概念。"心"和"伪"并非和"性情""情欲"同层的心理活动,而是高于自然活动的人类反省和思虑。"化性起伪"强调的恰恰是人做为价值主体的能动性──人能通过思虑和反省,了解"道"和规范,并从而安放人自然的情感欲望,使得其"既得其养",更能成为"别""分""礼"等价值分际的构成元素。

【作者】邓小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助理教授,牛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毕业。曾于《台大哲学论评》《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前沿》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数篇。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现代和为己之学 一、现代文化的特质 二、我为什么应该道德? 三、儒学和己 四、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 五、荀子的为己之学 第二章 性恶和道德自主 一、道德自主与性恶 二、性恶的意涵 三、善的根源 四、小 结 第三章 性伪的多重结构 一、“性”的两重定义 二、“伪”的两重定义 三、“性伪合”的三重结构 四、小 结 第四章 道及礼的养和别 一、“道”和礼 二、道及礼的客观恒常 三、礼的养和别 四、情文俱尽 五、性伪合及养别互构 六、小 结 第五章 人伦和学者为己 一、基本益品 二、人伦和情感 三、为己和人伦 四、养欲和化性 五、人伦和价值追求 六、小 结 第六章 伪者文理隆盛 一、《荀子》之前的“文” 二、“文”“质”与“性”“伪” 三、“文理”和“礼义” 四、小 结 第七章 诚及君子养心 一、《不苟》篇的“诚” 二、君 子 三、养 心 四、小 结 第八章 仁义化变和诚 一、先王和仁义 二、为仁义法正 三、化性和化人 四、变应和应变 五、小 结 第九章 诚和心之主宰 一、诚和真实 二、“诚论”的内容 三、仁义和心之主宰 四、心及其主宰 五、取舍的标准 六、古今之正权 七、小 结 第十章 养心莫善于诚 一、整全的自我 二、思虑的对象 三、自我整合 四、道和整全自我 五、如何生活 六、养心莫善于诚 附录 《荀子》中的《诗》及其反映的伦理思想 一、荀子论《诗》 二、荀子引《诗》:君子之德操 三、《诗》和伦理修养 附录一 《荀子》中的诗及其伦理思想 附录二 《荀子》篇章论《诗》列表 参考文献

作者及出版:

作    者:邓小虎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01 字    数:19.2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