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智慧之光》(缅)帕奥禅师 讲解 园慈 等编译 电子书

智慧之光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智慧之光》(缅)帕奥禅师 讲解 园慈 等编译 电子书插图1 《智慧之光》(缅)帕奥禅师 讲解 园慈 等编译 电子书插图2 《智慧之光》(缅)帕奥禅师 讲解 园慈 等编译 电子书插图3 《智慧之光》(缅)帕奥禅师 讲解 园慈 等编译 电子书插图4 《智慧之光》(缅)帕奥禅师 讲解 园慈 等编译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帕奥禅师注重引经据典、遵循注疏和剖析实修要,由浅深,次第分明,指导禅修者修习止观禅法,引领禅修者得窥“智慧之光”奥妙。本书为普通禅修、禅学研究者解决了从基础到更深层次的各种问题,通俗易懂,深浅出。

【作者】帕奥禅师,法名伍,1934年6月24日出生在缅甸中南部伊雅瓦底省兴答达镇雷超村,世界范围内南传佛教方面的泰斗长老。1944年5月披剃出家受沙马内拉戒。1950年,始学习巴利语与经论,并且在沙马内拉时代即通过了三级巴利佛法考试。1954年5月10日礼请明嘎喇西雅多.伍.般雅(Mangala Sayadaw U panna)长老受比库戒。1956年,参加僧伽会考,获Dhamma-cariya(达摩阿阇梨,法师)资格。1964年始转向禅修实践。跟随数位当代长老学习四界分别、出息念、观业处等多年,随后于达通镇(Thaton)内明达拉山(Nemindara)附近的岛外居森林(Taung-waing-gyi Tawya)、木冬镇(Mudon)的心乐丛林寺(Citta-sukha Tawya Kyaung),以及叶镇(Ye Township)附近的阿新丛林寺(Ah-sin Tawya Kyaung)等处,度过了17年简单刻苦的潜修时光。于此期间,依据巴利圣典及其相关注疏,深研究禅修理论,并配合止观实践,同时兼修头陀行。1981年7月,住持佩窦西亚多.伍.阿嘎般雅(Phel-htaw Sayadaw U Aggapanna)长老病危,邀请帕奥禅师前来照看禅林。长老去世后,成为帕奥禅林(Pa-Auk Tawya)的第三任住持。1983年始,不断有禅修者前来求法禅修。 园慈法师,俗名孙玉军,1962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桐柏县。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中国佛学院教授,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副院长,广西柳州元寺方丈。1980年出家考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学习,1984年考中国佛学院学习;1986年,被中国佛教协会选派到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求学;1996年英国伦敦大学始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并获其学位。曾任中国佛学院研究部主任。研究领域为佛教与佛教文献、印度部派佛教、南传佛教、佛教英语等。著述有《菩萨思想之研究》(英文版)、《佛言》(中国佛学院英文初级教材)等。

目录:

文前辅文 帕奥禅师寄语 Pa_Auk Sayadawji’words 帕奥禅师序 对禅修的常见误解 正定是否是禅修的必要条件 心清净之刹那定 修观禅时的刹那定 应观所有三相(三法印) 把堕入有分误为证悟涅槃 什么是智慧之光 安般念 从安般念至色、无色禅 一、两种入门法 二、平衡五根 三、平衡七觉支 四、身至念 五、十遍处 (一)白遍 (二)青遍 (三)黄遍 (四)红遍 (五)地遍 (六)水遍 (七)火遍 (八)风遍 (九)光明遍 (十)限定虚空遍 六、无色禅 从安般念至观禅(节录) 安般念的功德 一、寂静与殊胜(santo ceva paīto ca) 二、不杂(asecanaka) 三、乐住(sukho ca vihāro) 四、已生恶法令速灭及寂止 四护卫业处 慈心修习(Mettā Bhāvanā) 一、以个人为对象的慈心禅那 二、对你讨厌的人修习慈心观 三、破除界限 四、无制限与有制限遍满慈 佛随念(Buddhānussati) 不净观(Asubha Kammahāna) 死随念(Maraānussati) 四界分别观 四界分别观入门 平衡诸界 十种培育定力的方法 朝向近行定 色业处 色业处的基本理论 一、修观禅时必须观照之诸法 二、二十八种色法 三、色法的本质 四、色法的三种密集 (一)“相续密集”(santati ghana) (二)“组合密集”(samūha ghana) (三)“作用密集”(kicca ghana) 如何辨识色聚中的四界 一、色、香、味、食素、命根、性根、心色 二、如何辨识五净色 三、如何辨识心生色 四、如何辨识时节生色 五、辨识食生色的方法 六、九种业生色聚 七、八种心生色聚 八、四种时节生色聚 九、两种食生色聚 十、三种声音 十一、如何辨识四个相色 十二、观诸色法为“色”的时刻 名业处 只观世间名法 五十二心所 如何辨识名法 一、先辨识名法 (一)六组的定义 (二)四随观(anupassanā) 二、始于辨识受、识或触 三、再辨识色法 四、同时辨识两门及所缘 五、如何破除四种名密集 六、如何辨识意门善速行心路过程 七、如何辨识五门善速行心路过程 辨识取概念为所缘的不善名法的方法 (一)辨识色所缘不善名法的方法 (二)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及触所缘四组 辨识名法的方法 一、辨识名法整体为“名法” 二、分别名色法 三、名色差别法(nāmarūpavavatthana) 四、威仪路明觉 培育四念处的修行 缘起第五法(Paiccasamuppāda) 三世间遍知(3 lokiya pariññā) 一、所知遍知(ñāta pariññā) 二、度遍知(tīraa pariññā) 三、断遍知(pahāna pariññā) 三出世间遍知(3 lokuttara pariññā) 随觉知与通达知 第五法 一、第五法的摘要 二、集谛(Samudaya Sacca) 三、《无碍解道》(Paisambhidāmagga)的教示 四、行与业有(sakhāra+kamma bhava) 五、推理与亲自体验(anumāna+paccakkha) 六、体证缘摄受智(Paccaya Pariggaha Ñāa) 七、神通与观禅(Abhiññā & Vipassanā) 八、追寻因的方法 五种缘起教法 一、把心(即智)导向过去 二、烦恼轮转及业轮转 三、若色相出现 四、朝向过去世的临终时期 五、烦恼轮转里有三 五、业轮转 六、缘摄受的阶段 七、改变目标 八、辨明因果 九、应预先注意的要点 十、四名蕴(4 Nāma Khandhā) (一)一性理(Ekattanaya) (二)异性理(Nānattanaya) (三)不作为理(Abyāpāranaya) (四)如法性理(EvaDhammatānaya) 十一、组成五蕴 十二、结生五蕴(Paisandhi 5 Khandha) (一)结生色蕴 (二)结生受蕴 (三)结生想蕴 (四)结生行蕴(第一解说法,取思为行蕴) (五)结生行蕴(第二解说法:其余三十一心所) (六)结生识蕴 十三、意门转向五蕴 (一)意门转向受蕴 (二)意门转向想蕴有三个现在因: (三)意门转向行蕴(思=第一解说法)三现在因: (四)意门转向行蕴(九名法=第二解说法)三现在因: (五)意门转向识蕴有两个现在因: 十四、欲贪有速行(欲贪生命速行)里的五蕴 (一)欲贪有速行受蕴: (二)欲贪有速行想蕴: (三)欲贪有速行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四)欲贪有速行行蕴(其余十七心所:第二解说法): (五)欲贪有速行识蕴: (六)第二个欲贪有速行受蕴: 十五、有分色蕴 (一)有分四名蕴: (二)有分受蕴: (三)有分想蕴: (四)有分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五)有分行蕴(三十一名法:第二种解说法): (六)有分识蕴: 十六、色所缘组:五门转向五蕴 (一)五门转向色蕴: (二)五门转向受蕴有三个现在因: (三)五门转向想蕴有三个现在因: (四)五门转向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五)五门转向行蕴(八名法:第二种解说法): (六)五门转向识蕴: 十七、色所缘组:眼识五蕴 (一)眼识色蕴: (二)眼识受蕴: (三)眼识想蕴: (四)眼识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五)眼识行蕴(五名法:第二种解说法): (六)眼识识蕴: 十八、色所缘组:领受五蕴 (一)领受受蕴: (二)领受想蕴: (三)领受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四)领受识蕴: 十九、色所缘组:推度五蕴 (一)推度受蕴: (二)推度想蕴: (三)推度行蕴(思:第一种解说法): (四)推度行蕴(9或8法:第二种解说法): (五)推度识蕴: 二十、色所缘组:确定五蕴 (一)确定受蕴有三个现在因: (二)确定想蕴有三个现在因: (三)确定行蕴(思:第一种)有三个现在因: (四)确定行蕴(九名法:第二种)有三个现在因: (五)确定识蕴: (一)第一大善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二)第一大善速行想蕴有四个现在因: (三)第一大善速行识蕴: (四)第二大善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一)第一彼所缘受蕴: (二)第一彼所缘识蕴: (一)意门转向受蕴: (二)第一速行受蕴: (三)第二速行受蕴: (一)(贪见组)第一速行受蕴的四个现在因: (二)(贪见组)第一速行识蕴: (三)(贪见组)第二速行受蕴: (四)(贪见组)第二速行识蕴: (一)声所缘组:耳识受蕴: (二)声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声所缘组:领受行蕴(第二种解说法) (四)声所缘组:领受识蕴 (五)声所缘组:推度受蕴 (一)香所缘组:鼻识受蕴 (二)香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香所缘组:推度受蕴 (一)味所缘组:舌识受蕴 (二)味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味所缘组:推度受蕴 三十、触所缘组:五门转向受蕴有三个现在因 (一)触所缘组:身识受蕴 (二)触所缘组:领受受蕴 (三)触所缘组:推度受蕴 (一)第一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二)第二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一)第一速行受蕴有四个现在因: 缘起第一法(Paiccasamuppāda) 《缘起分别》—— 经分别教法(Paiccasamuppāda Vibhaga Pāi Suttanta Bhājanīya Method) 十二缘起支 一、三蕊 二、三连结 三、四摄类(四组) 四、二十法 五、应预先知道的辨别法 (一)缘摄受智阶段 (二)思维智与初期的生灭随观智阶段 (三)成熟的生灭随观智阶段 (四)坏灭随观智阶段: 六、各自 七、无明缘行(Avijjāpaccayā Sakhāra) 八、行缘识(Sakhārapaccayā viññāam·) (一)识 (二)果报意识=果报识 (三)辨别离心路过程心(vīthi mutta citta) (四)眼门心路过程的果报识 九、识缘名色(Viññāapaccayā Nāmarūpa) (一)业识=行作识 (二)名色 (三)离心路过程心 (四)眼门心路过程的果报名色 (五)行与业有(=业) (六)由于俱生识(果报识)生起,俱生名色生起 十、名色缘六处(Nāmarūpapaccayā Saāyatana) (一)由于名生起,意处生起 (二)由于名生起,处色生起 (三)由于色生起,处色生起 (四)由于色生起,意处生起 (五)由于名色生起,意处生起 十一、六处缘触(Saāyatanapaccayā phasso) (一)结生意触=结生心与相应触 (二)相应法处 (三)五门转向意触(色所缘组) (四)眼触=与眼识相应的触 (五)领受意触(色所缘组) (六)推度意触(色所缘组) (七)确定意触(色所缘组) (八)第一速行意触(色所缘组:善速行) (九)第一彼所缘意触(色所缘组) (十)意门转向意触(取色所缘为目标) (十一)法处有三种: 十二、触缘受(Phassapaccayā Vedanā) (一)眼触生受与眼触缘受 (一)意触 十三、受缘爱(Vedanāpaccayā Tahā) (一)未来轮转论(Anāgāta Vaa Kathā) (二)一些辨法的例子 十四、爱缘取(Tahāpaccayā Upādāna) 十五、取缘有(Upādānapaccayā Bhavo) 十六、有缘生(Bhavapaccayā Jāti) 十七、生缘老死(Jātipaccayā Jarāmaraa) 十七、愁、悲、苦、忧、恼 四种缘起教法 随顺缘起第二法 逆缘起第一法(从末至始) 逆缘起第二法(从中至始) 相、作用、现起、近因 色蕴品:二十八色 识蕴品 受蕴品 想蕴品 行蕴品 缘起品 道非道智见清净义释 观智的目标(所缘) 应遵照的规则 三相 无我之光 聚思维观法与各别法观法 缘起法 始于易观者修习观禅 视为名色灭尽 观照名法 五蕴法 也同时观照色法 过去、现在、未来 粗细;劣胜;远近 不净观 一、有识不净 二、充满虫的身体 三、究竟色的不净相 四、无识不净观=观死尸之不净 五、禅修之法 六、特别的情形 缘起支 四十种思维法 无常、苦、无我的基因 理法观的二百种思维 慧可成就 七色观法(Rūpa Sattaka Vipassanā) 七非色观法(Arūpa Sattaka Vipassanā) 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ñāa) 生灭随观智的详尽修法 缘起第一法 生灭观的进展 十种观的随烦恼(upakilesa,亦作染) 行道智见清净义释 四随观 威仪路与明觉(iriyāpatha & sampajañña) 坏灭随观智(Bhagañāa) 朝向智见清净 道智与果定 后记

作者及出版:

作    者:(缅)帕奥禅师 讲解 园慈 等编译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字    数:26.6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