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外二种》冯友兰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人生哲学(外2种)(精)》广泛收集冯友兰先生各类著述,增补冯先生的英文原作、发表在报刊。杂志的短文、写作于建国初期特殊年代的作品,以及此前未曾公发表的书信等。重新梳理冯友兰先生全部著作版本源流,重作分卷。重新校订冯友兰先生全部著述的文字和引文,力求准确完备。为各卷分别编制人名及书篇名索引。【推荐语】《人生哲学(外2种)(精)》收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人生哲学》、《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和《一种人生观》。其中,《人生哲学》是冯先生在其英文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及同主题演讲稿《一种人生观》的基础之上,改写而成,要之俱为冯先生在1920年代撰写并出版的探讨人生论的哲学专著。
【作者】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一位高寿而多产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新儒学三大家之一。其一生的事业可概括为二句话: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
目录:
本卷编校说明 《三松堂全集》(第三版)出版说明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哲学及人生哲学 第三节 哲学家之“见”与“蔽” 第四节 人生哲学之派别 第二章 浪漫派——道家 第一节 所谓道德之意义 第二节 何为幸福 第三节 人为之害 第四节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 第五节 个人之修养 第六节 纯粹经验之世界 第七节 万物一体 第八节 余论 第三章 理想派——柏拉图 第一节 柏拉图与其时代之问题 第二节 柏拉图对于此问题之解决 第三节 宿慧说与概念说 第四节 理智的世界与感觉的世界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 爱与哲学 第七节 灵魂之转变 第八节 概念说之困难 第九节 余论 第四章 虚无派——叔本华 第一节 叔本华哲学之来源 第二节 何为柏拉图的概念 第三节 概念与个体之关系 第四节 超越的知识 第五节 爱之事业 第六节 永久的公道(Eternal Justice) 第七节 “无” 第八节 余论 第五章 快乐派——杨朱 第一节 杨朱与道家之关系 第二节 杨朱之人生观 第三节 杨朱之人生术 第四节 不顾社会制裁 第五节 不顾任何结果 第六节 救世之法 第七节 余论 第六章 功利派——墨家 第一节 普通原理 第二节 客观的标准 第三节 实用主义的方法 第四节 何为人民之大利 第五节 兼爱 第六节 宗教的制裁 第七节 政治的制裁 第八节 余论 第七章 进步派——笛卡儿、培根、飞喜推 第一节 进步主义之要素 第二节 进步主义与耶教之关系 第三节 笛卡儿注重知识之动机 第四节 笛卡儿求知识之方法 第五节 笛卡儿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六节 培根注重权力之动机 第七节 培根求知识之方法 第八节 培根对于将来之希望 第九节 飞喜推所主张之道德进步 第十节 飞喜推对于自我之肯定 第十一节 飞喜推之求助于信仰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八章 儒家 第一节 道之观念 第二节 实用艺术之起源 第三节 礼乐 第四节 国家之起源 第五节 宇宙之演化 第六节 活动之好 第七节 忠恕与正名 第八节 合理的幸福 第九节 合内外之道 第十节 余论 第九章 亚力士多德 第一节 亚力士多德与柏拉图之异点 第二节 概念在亚力士多德哲学中之地位 第三节 爱与终因 第四节 所谓上帝 第五节 灵魂与肉体 第六节 不好之起源 第七节 艺术之目的 第八节 国家之起源 第九节 道德与中 第十节 快乐与活动 第十一节 思考的生活 第十二节 余论 第十章 新儒家 第一节 万物一体 第二节 致良知 第三节 对于“二氏”之批评 第四节 爱之中道 第五节 恶之起源 第六节 动静合一 第七节 余论 第十一章 海格尔 第一节 海格尔对于康德及飞喜推之批评 第二节 “在自”、“为自”与“为他” 第三节 对于“创世”之解释 第四节 对于“堕落”之解释 第五节 伪与恶 第六节 文化之目的 第七节 绝对的知识 第八节 余论 第十二章 一个新人生论(上) 第一节 实用主义的观点与新实在论的观点 第二节 宇宙及人在其中之地位 第三节 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第四节 欲与好 第五节 天道与人道 第六节 中和及通 第七节 人性与道德制度及风俗习惯 第十三章 一个新人生论(下) 第一节 文学美术 第二节 宗教及宗教经验 第三节 意志自由问题 第四节 幸偶 第五节 人生术 第六节 死及不死 PREFACE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PHILOSOPHY AND LIFE (2)THE IDEALIZATION OF NATURE AND THE IDEALIZATION OF ART (3)THE WAY OF DECREASE(OR RETREAT)AND THE WAY OF INCREASE(OR ADVANCE) (4)THE THIRD VIEW PART I THE IDEALIZATION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DECREASE CHAPTER II ROMANTICISM:CHUANG-TSE (1)HIS CONCEPTION OF“TAO” (2)HIS CONCEPTION OF HAPPINESS (3)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4)INDIVIDUAL CULTIVATION AND THE IDEAL MAN (5)THE WORLD OF PURE EXPERIENCE (6)THE HAPPINESS OF THE UNION OF THE INDIVIDUAL WITH THE WHOLE (7)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III IDEALISM:PLATO (1)PLATO AND THE PROBLEM OF HIS TIME (2)HOW PLATO SOLVED THE PROBLEM (3)THE THEORY OF PREVIOUS KNOWLEDGE AND THE THEORY OF IDEAS (4)THE TWO WORLDS SYSTEM (5)SOUL AND BODY (6)LOVE AND PHILOSOPHY (7)CONVERSION (8)THE DIFFICULTIES OF THE THEORY OF IDEAS (9)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IV NIHILISM:SCHOPENHAUER (1)THE ORIGIN OF HIS PHILOSOPHY (2)WHAT THE PLATONIC IDEAS ARE (3)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INDIVIDUAL (4)THE TRANSCENDENTAL KNOWLEDGE (5)THE WORKS OF LOVE (6)THE ETERNAL JUSTICE (7)THE“NOTHING” (8)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V CONCLUSION OF PART I (1)ASCETICISM (2)ANTI-INTELLECTUALISM (3)MYSTICISM PART II THE IDEALIZATION OF ART AND THE WAY OF INCREASE CHAPTER VI HEDONISM:YANG CHU (1)YANG CHU'S CONNECTION WITH TAOISM (2)HIS VIEW OF LIFE (3)HIS ART OF LIFE (4)DISREGARD OF SOCIAL REGULATIONS (5)DISREGARD OF ANY KIND OF CONSEQUENCES (6)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7)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VII UTILITARIANISM:MO-TSE (1)THE SIGNIFICANCE OF MO-TSE (2)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UTILITY (3)THE EXTERNAL STANDARD (4)THE“PRAGMATIC”METHOD (5)WHAT IS THE GREATEST BENEFIT OF THE PEOPLE (6)THE UNIVERSAL LOVE (7)THE RELIGIOUS SANCTION (8)THE POLITICAL SANCTION (9)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VIII PROGRESSIVISM:DESCARTES,BACON,AND FICHTE (1)THE SIGNIFICANCE OF PROGRESSIVISM (2)ITS RELATION TO THE CHRISTIAN MIDDLE AGES (3)DESCARTES'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4)HIS METHOD (5)HIS AIM (6)BACON'S MOTIVATION FOR POWER (7)HIS METHOD (8)HIS AIM (9)FICHTE'S INTEREST IN MORAL PROGRESS (10)HIS ASSERTION OF WILL (11)HIS APPEAL TO FAITH (12)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IX CONCLUSION OF PART II (1)HEDONISM (2)INTELLECTUALISM (3)EGOISM PART III THE IDEALIZATION OF THE CONTINUITY OF NATURE AND ART AND THE GOOD OF ACTIVITY CHAPTER X CONFUCIUS (1)THE“YI” (2)CONFUCIUS'S CONCEPTION OF“TAO” (3)THE ORIGIN OF USEFUL ART (4)RITES AND MUSIC (5)THE ORIGIN OF STATE (6)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7)THE GOOD OF ACTIVITY (8)THE RATIONAL HAPPINESS (9)THE UNION OF 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 (10)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XI ARISTOTLE (1)THE DIFFERENCE BETWEEN PLATO AND ARISTOTLE (2)THE PLACE OF IDEAS IN ARISTOTLE (3)LOVE AND THE FINAL CAUSE (4)THE GOD (5)SOUL AND BODY (6)THE ORIGIN OF EVIL (7)THE PURPOSE OF ART (8)THE ORIGIN OF STATE (9)THE PROBLEM OF PLEASURE (10)THE LIFE OF CONTEMPLATION (11)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XII NEO-CONFUCIANISM (1)THE GENERAL SYSTEM (2)THE CRITICISM ON BUDDHISM (3)THE MEAN IN LOVE (4)PASSION AND THE NATURAL EVIL (5)THE ABSOLUTE CALM (6)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XIII HEGEL (1)THE CRITICISM OF KANT AND FICHTE (2)“AN SICH”AND“FÜR SICH” (3)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CREATION” (4)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FALL” (5)THE FALSE AND THE EVIL (6)THE PURPOSE OF CULTURE (7)THE ABSOLUTE KNOWLEDGE (8)CONCLUDING REMARKS CHAPTER XIV CONCLUSION OF PART III (1)ASCETICISM VS. HEDONISM (2)ANTI-INTELLECTUALISM VS. INTELLECTUALISM (3)MYSTICISM VS. EGOISM CHAPTER XV GENERAL CONCLUSION (1)THE BLINDNESS OF THE PHILOSOPHERS (2)THE PROBLEM OF PHILOSOPHY (3)PHILOSOPHY AND RELIGION (4)PHILOSOPHY AND SCIENCE (5)PHILOSOPHY AND HISTORY (6)PHILOSOPHY AND FINE ART (7)AN OUTLOOK APPENDIX I BIBLIOGRAPHY APPENDIX II VITA 履历 一 引言 二 人生之真相 三 人生之目的 四 活动与欲 五 中和与通 六 性善与性恶 七 理智之地位 八 诗与宗教 九 内有的好与手段的好 十 “无所为而为”与“有所为而为” 十一 人死 十二 余论 附录 人生哲学之比较研究(一名天人损益论) 人名索引 书篇名索引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冯友兰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04-01 字 数:45.8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