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老子指真》安伦(著) 电子书

老子指真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老子指真》安伦(著) 电子书插图1 《老子指真》安伦(著) 电子书插图2 《老子指真》安伦(著) 电子书插图3 《老子指真》安伦(著) 电子书插图4 《老子指真》安伦(著)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文化中传播*广、历史地位*的经典,作为其主旨的“道”或“天道”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至上信仰理念。然而,世人尘蒙于老子和《道德经》的歪曲误解却多不胜数,应验了老子所言“知我者希”。本书旨在透过种种迷误指向老子之真,即力图校勘出*贴近老子真义的《道德经》文本,追问老子之道的本真义涵,寻找*近真实的老子,探讨老子学说在现代社会的真实意义。   【推荐语】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文化中传播*广、历史地位*的经典,作为其主旨的“道”或“天道”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至上信仰理念。然而,世人尘蒙于老子和《道德经》的歪曲误解却多不胜数,应验了老子所言“知我者希”。         本书旨在透过种种迷误指向老子之真,即力图校勘出*贴近老子真义的《道德经》文本,追问老子之道的本真义涵,寻找*近真实的老子,探讨老子学说在现代社会的真实意义,故适合不同类型的读者。《道德经》文本研究者和学习爱好者可获益于校定文本及其讨论;道学、老学的研读爱好者及道教界人士可通过阅读本书深化对老子之道的认识理解;老子的追随者和研究者可藉此加深和扩展对老子的认识;冀望从老子那里汲取大智慧,从而在人生、社会、政治、民族精神文化复兴诸领域有重大提升者则可侧重于《道德经》现代意义的探讨。   

目录:

作者简介 总序 自序 第一章 《道德经》文本质真 第一节 《道德经》文本及校勘原则 一 《道德经》存世文本 二 《道德经》文本校勘和注释原则 第二节 《道德经》校定文本及译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① 二十三章① 二十四章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① 四十一章① 四十二章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第三节 关于《道德经》的争论 一 关于《道德经》文本的争论 二 关于《道德经》的定性争论和批判意见 第二章 老子之道求真 第一节 “知我者希” 第二节 老子之道的本真意涵 一 道的基本属性或神性 二 无名或多名的道 三 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四 道的人格与非人格 五 道的特性 第三节 道、德与天 一 道、德及其相互关系 二 道与天的关系 三 道与天关系的认识误区 第四节 误解老子之道的原因 一 认识能力的局限 二 缺乏老子的内观功力和认识高度 三 古文费解和注释误导 四 人神杂糅与造神运动 五 盲目迷信西方思想观念 六 “文革”思想的禁锢 七 宗教学常识和学术规范的缺失 八 有意无意的曲解 第三章 老子其人寻真 第一节 老子身世新探 一 老子概况 二 与他人混淆的老子身份 三 老子的去向 四 关于老子的争议 第二节 老子思想的神学内涵 第三节 老子的修为 一 老子的学识与品行 二 老子是冥修者 三 老子的理性与超理性 四 老子是孤独者 第四节 老子的宗教性 第四章 《道德经》在现代社会的真实意义 第一节 《道德经》的现代人生意义 一 老子精神信仰和宇宙观的现代人生意义 二 老子人生观和品行原则的现代人生意义 第二节 《道德经》的现代政治意义 一 无为而治的现代政治意义 二 《道德经》政治理念的利民惠民本质 三 圣人治国的现代意义 四 《道德经》的反战维和思想 第三节 《道德经》的现代社会意义 一 《道德经》可用以促进现代社会和谐 二 《道德经》与现代社会的精神生活 三 《道德经》的环境生态意义 第四节 《道德经》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重要资源 一 《道德经》具备作为民族精神共同体首要经典的条件 二 《道德经》具有全民接受尊崇的基础 三 《道德经》具备被全人类接受的条件 四 《道德经》能够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相协调 第五节 道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的至上信仰 一 道作为中华民族至上信仰的可能 二 天作为中华民族至上信仰的可能 三 其他信仰对象作为中华民族至上信仰的可能 四 道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安伦(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字    数:22.2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