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陈鼓应 电子书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陈鼓应 电子书插图1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陈鼓应 电子书插图2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陈鼓应 电子书插图3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陈鼓应 电子书插图4 《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陈鼓应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本书对《庄子》三十三篇每篇的哲学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行了深阐述,认为庄子的思想境界高远,迥出众家,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居于主导地位,而且对美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的影响之大,远胜于其他诸子。全书分成五个部分,即:庄子内篇诠释、庄子外篇解说、庄子杂篇发微、论说《庄子》、附录(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著有。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此次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目录:

《陈鼓应著作集》总序
庄子内篇诠释 引言 《逍遥游》: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 一、无穷开放的精神空间 二、磅礴万物的心胸 三、寄沉痛于悠闲 《齐物论》:平等精神与破除自我中心的格局 一、“吾丧我” 二、迷失自我 三、“莫若以明” 四、“万物与我为一” 五、开放的心灵 六、“物化”——主客体合一的境界 《养生主》:精神生命的阐扬 一、“缘督以为经”——顺守自然的根本原理 二、“庖丁解牛”的艺术境界 三、养神为重 四、安时处顺的豁达心胸 《人间世》:知识分子的悲剧意识及其隔离的智慧 一、“乱国就之”及“心斋”之道 二、使命的艰难及“养中”之说 三、伴君如伴虎 四、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五、知识分子的隔离智慧 六、“支离其德”:对礼教思想的反叛 七、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使命 《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审美心胸及宇宙精神 一、“守宗”的认识观与“游心”的审美心胸 二、知识分子与治者的不同价值取向:“游于形骸之内”与“索于形骸之外”的差别 三、儒、道价值观的不同:礼的规范意识与万物齐同观的差异 四、“才全”与“德不形”的义涵 五、“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六、“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大宗师》:“天人合一”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观 一、主体性之知——人和宇宙的一体感 二、与大化同流 三、“道”的实存性 四、学“道”的进程:破“三关”、体“四悟” 五、安时处顺的生死观 六、气化论 七、安化观 八、评儒家伦理之拘锁人性 九、“坐忘”的境界 十、悲剧命运的承担 《应帝王》:无治主义 一、无治主义者的无我形象 二、圣人之治:不以己意定法度 三、为天下之方:“顺物自然而无容私” 四、明王之治:“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五、神巫见壶子的故事 六、至人用心若镜 七、浑沌的故事 庄子外篇解说 引言 一、任情率性与安情适性 二、行而无迹的仁义观 三、道无所不在 《骈拇》:任情率性 一、任其性命之情 二、残生损性 《马蹄》:至德之世的憧憬 一、治的危害性 二、至德之世 《胠箧》:窃国者侯 一、圣知为大盗积守 二、圣人生而大盗起 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在宥》:安情适性 一、安其性命之情 二、仁义穷而刑罚用 三、至道之精 四、心养 《天地》:象罔得玄珠 一、天道自然无为 二、刳心 三、象罔得玄珠 四、治为乱之率 五、鸟行而无迹 六、赏罚而民且不仁 七、泰初有“无” 八、治道在于忘己 九、举灭“贼心”,增进“独志” 十、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一一、圣治、德人与神人 一二、相爱于自然 一三、导谀之人 一四、牺尊“失性” 《天道》:言外之意 一、天乐 二、法天地无为 三、仁义乱人之性 四、老子从容无心 五、仁义为精神末迹 六、意不可言传 《天运》:礼仪法度应时而变 一、自然现象的运行 二、适然无分 三、论乐 四、复古如推舟于陆 五、采真之游 六、仁义愦人心 七、六经乃先生之陈迹 《刻意》:精神四达并流 一、世间五种人格形态 二、养神贵精 《缮性》:知恬交养 一、以恬养知 二、丧己于物 《秋水》:海河对话 一、河伯与海若的对话 二、各顺自然而动 三、知时安命 四、坎井之蛙 五、曳尾涂中以自快 六、相位如腐鼠 七、鱼乐之辩 《至乐》:鲁侯养鸟 一、至乐无乐 二、鼓盆而歌 三、观化 四、空髑髅的话语 五、鲁侯养鸟 六、死生忘忧欢 七、物种的演化 《达生》:艺术心境 一、形全精复 二、纯气之守 三、痀偻承蜩 四、外重者内拙 五、内外兼养 六、说彘 七、神释而病除 八、养斗鸡 九、从水之道而不为私 十、鬼斧神工 一一、力竭而败 一二、忘适之适 《山木》:审时处和 一、材与不材之间 二、虚己以游世 三、因其自穷 四、纯纯常常 五、林回弃璧 六、昏上乱相 七、安阨而顺化 八、螳螂在先,黄雀在后 九、行贤而去自贤 《田子方》:至美至乐 一、缘而葆真 二、目击而道存 三、奔逸绝尘 四、得至美而游乎至乐 五、衣冠假儒 六、死生不入于心 七、解衣槃礴 八、姜太公为政 九、不射之射 十、寿禄无变于己 一一、得失无变于己 《知北游》:道不离物 一、知北游问道 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三、不以故自持 四、气之强阳 五、万物以形相生 六、道无所不在 七、论道而非道 八、道不当名 九、无有、无无 十、大马之捶钩者 一一、古犹今 一二、安化 庄子杂篇发微 引言 一、三言的运用 二、人性的召唤 《庚桑楚》:“性者生之质” 《徐无鬼》:流人思亲 一、流人思乡——本性的召唤 二、郢人之质——知音 《则阳》:“万物殊理道不私” 一、“乐物之通”、“饮人以和” 二、美者好之,性也 三、蜗国相争 四、陆沉之人 五、“万物殊理道不私” 六、议之所止,极物而已 《外物》:得意忘言 一、外物不可必 二、车辙鲋鱼 三、任公子钓大鱼 四、儒以《诗》、《礼》发冢 五、得意忘言 《寓言》:三言的意涵 一、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二、与时俱化: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让王》:“道之真以治身” 一、“道之真以治身” 二、“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 三、“身在江海,心居魏阙” 《盗跖》:“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之批判 《说剑》:匡诸侯、安四邻 《渔父》:“真者精诚之至” 一、姜太公无为而治 二、任公子经世之志 三、《渔夫》真情适性 《列御寇》:“以必不必” 一、列子贵虚 二、“人心险于山川” 三、庄子不仕 《天下》:“内圣外王之道” 论说《庄子》 引言 庄子论道——兼论庄、老道论之异同 一、道的实存以及它和天地万物的关系 二、道的整体性 三、道的境界 四、结语 庄子认识系统的特色 一、认知活动的蔽障 二、认知方法:“以明”、“心斋”、“坐忘” 三、内观之知 庄子的悲剧意识和自由精神 关于庄子研究的几个观点——序刘笑敢博士《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一、“游世”的沉痛感与艺术精神 二、儒、道、墨、法之互补 三、庄子是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 附录 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 一、东西两位哲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浪漫主义的风格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庄子的“至人”和尼采的“超人” 五、尼采的投入和庄子的退隐 六、尼采的悲剧意识与庄子的忧患意识 七、庄子的“心灵开放”与尼采的“精神自由” 八、庄子的“价值转换”和尼采的“价值重估” 总结:比较及评论

作者及出版:

作    者:陈鼓应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5-10-01 字    数:16.1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