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冯友兰, 王阳明,王程强 等 电子书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冯友兰, 王阳明,王程强 等 电子书插图1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冯友兰, 王阳明,王程强 等 电子书插图2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冯友兰, 王阳明,王程强 等 电子书插图3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冯友兰, 王阳明,王程强 等 电子书插图4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冯友兰, 王阳明,王程强 等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中外大师剖析王阳明系列(套装共6册),套装分别包含: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 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获得内心宁静和强大。 《日本人与阳明学》内容全面丰富,讲述了日本大儒佐藤一斋、楠本端山、楠本硕水;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森鸥外、三岛由纪夫;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稻盛和夫等与阳明学的前世今生。 全书囊括了19篇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日本学者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把有关日本人与阳明学的内容作系统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九州学派”的窗口。 《王阳明详传》《王阳明详传》与《传习录》等书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各国阳明学研究者带来巨大影响。 《王阳明详传》作者高濑武次郎从多角度、全方位描述了王阳明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得失荣辱之境,洞悉了生死之理,明白了“尽人事,知天命”的奥义,从而总结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本为文臣,却建立了盖世之功,青史留名,永垂千秋,即便历经千秋万代,其事迹依然令人振奋。 《王阳明家书》收录有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家书中提到了大量王阳明对后辈在人际交往、择友、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建议和诀窍,一代圣贤的经验之谈,将阳明心学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王阳明家规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家中子侄的谆谆教诲,充分展现了“良知教育”这一家规核心。 《王阳明:如何找回你强大的内心》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认为,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中找到答案,如同他在一诗中所言:“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参考这位心学大家的观点,我们就会发现,心其实很强大。只要内心足够坚定,就不会让自己在现实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传习录》是王阳明阐述其哲学思想的“语录”体著述,由其弟子徐爱、薛侃、钱德洪等辑录编纂,内容涵盖“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致良知”说、“格物”说、“亲民”说、“万物一体”说、“拔本塞源”说等,分为上、中、下三卷: 上卷由阳明弟子辑录,经阳明本人审阅,主要反映的是阳明中年的思想性格;中卷里的书信皆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堪称其晚年成熟思想之代表;下卷虽未经阳明本人审阅,但也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风貌。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本书由阳明学权威、《王阳明全集》编校者钱明倾心作注,注译者钱明结合并吸取了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亦参考比对了近年来其他版本的王阳明文集,对于有据可查的错误、疏漏进行了校勘订正,对于不可考据的疑问则遵照原文收录,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准确而详实的注译,因此,本书对于喜欢研读国学典籍的读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总目录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目录 序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节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 第一章 梁启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第二章 章太炎·哲学之派别 第三章 冯友兰·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第四章 谢无量·阳明之伦理学 第五章 梁漱溟·阳明宗旨不可不辨 第六章 吕思勉·阳明之学 第七章 冈田武彦·“知行合一”说 第八章 里见常次郎·阳明与禅 日本人与阳明学 目录 第一篇 阳明学的日本化 日本人与阳明学 我与阳明学 宋明新儒学与日本 日本近世的繁荣与现代 日本近代心学的再出发 第二篇 幕末日本阳明学 活跃于变革期(幕末维新)的日本儒者 刘宗周对幕府末期思想家们的影响 幕末维新期的日本阳明学说 佐藤一斋与阳明学 从山田方谷的养气学看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河井继之助与阳明学 贝原益轩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第三篇 近代日本阳明学 阳明学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三岛中洲的阳明学观 涩泽荣一与阳明学 安冈正笃与儒教的现代化 楠本正继博士之宋明儒学思想研究 日本阳明学与道德共同体建设 受日本近代阳明学影响的韩国的阳明学观 韩国近代阳明学研究的动态与日本近代阳明学的影响 第四篇 从阳明学到冈田学 冈田武彦先生的生平与学问 冈田武彦先生的思想与实践 冈田武彦先生与日本九州学派 冈田武彦先生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冈田学与九州学派研究一览 作者介绍 编译者后记 王阳明详传 目录 第一篇 王阳明的家系 远祖王羲之 《忠义传》中的王纲父子 高洁超脱 “欲借人间种” 小结 第二篇 少年时代 奇谈 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的影响 不出世的缘由 神童 权谋 立志学武 求学经历 小结 第三篇 志向动摇时代 新婚夜出游忘圆房 书法精进 练习词章 变谐谑为严谨 第一次落榜 第二次落第 热衷兵法 舍弃词章,再次立志于理学 进士及第,梦兆变为现实 建言时事 偶遇得道道士 悟得诗文之弊 在阳明洞修习神仙之道 从出世到入世 用孝道点醒禅僧 发表经世思想 以圣学为己任 小结 第四篇 精神磨砺 龙场悟道 国势日衰 替人求情,因言入狱 见月 屋罅月 贬谪龙场驿 被逼投江 死里逃生 夜宿虎穴 再会无为道人,接受鞭策 收徐爱为徒 谪居的困苦 龙场顿悟 夷人来服 谪居中对门人提倡知行合一 奸党全灭正党再生,贬谪获免 离开龙场 小结 第五篇 第一次讲学时期 政绩 收方叔贤为徒 徐爱得悟 游山玩水与教化门人 讲学盛况 省察克治 惜别诸友 教法变化 辨明儒释道 拟《谏迎佛疏》 小结 第六篇 第一次靖乱时期 奉命平定漳南贼匪 晓谕流寇 侦知奸民 十家牌法 谕俗四条 变更兵制 讨贼 立兵符 赏罚严明 平定横水之贼 神秘莫测 用人之妙 乘胜追击 贼首的苦心 平定桶冈之贼 天纵之才 设崇义县 征讨三浰,一兵未动诛灭池仲容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征讨残贼 战后的经营 小结 第七篇 第二次讲学时期 刻《古本大学》 编纂《朱子晚年定论》 《传习录》上卷完成 慰劳宴 三教同异论 乡约保甲法 小结 第八篇 第二次靖乱时期 宸濠的权势 刺探宸濠的举动 贤妃娄氏 二烈士 幸运 踏上征途 宸濠三策 征讨的准备 宸濠攻陷南康和九江 宸濠派人招降王阳明 宸濠发兵 宸濠中计 进攻宸濠 宸濠的末路 慰劳诸将 一难去后,又来一难 智斗三奸臣 本欲施辱却变受辱 遭受谗谤 进退维谷 格物说及学者用力法 作《啾啾吟》 重上捷报 批评 冀元亨横死 祭奠刘养正的母亲 战后的经营 收王艮为弟子 收舒芬为弟子 听讲的盛况 小结 第九篇 第三次讲学时期 提出“致良知”说 关怀陆象山的子孙、陆王二人的关系 将门人汇集于白鹿洞书院 随处体认天理 论众说之异同 论心的动与静 对君父之情 神仙养生论 衣锦还乡 被封为新建伯 盛衰之戒 为避祸,辞封爵 龙山公去世 病中谢绝探访 乞求恩典公平 以平常心面对弹劾 主考官排斥阳明弟子 解释诽谤又起的原因 论讲学的态度 论轻傲 论儒释道 门人南大吉 听讲者三百余人 诗人董澐拜王阳明为师 宴门人于天泉桥 敬畏与洒落 入山养静的可否 论圣学不妨举业 续刻《传习录》 《尊经阁记》 墙上作文勉励诸生 格物致知论 拔本塞源论 从良知上论理 南大吉的致良知的修行效果 讲学与实务 良知与见闻 天地万物一体与良知 死后的门人 惜阴会 良知 致良知的修行方法 关于著书的问答 小结 第十篇 第三次靖乱时期 受命出征 《客座私祝》 劝徐樾勿要禅定 欢迎的盛况 气质动人 大会士友三百余人 鞭策弟子 经略上的建议 文德之化 上报平定叛乱的报告 建学校 征讨余贼 挂念弟子们的学业和家事 病情加剧 “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祭祀增城先祖之祠 激励同仁,嘱咐家事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殁后之事 小结 附 录 朱子学与阳明学 序言 第一节 心即理 第二节 知行合一 第三节 良知 第四节 “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关系 第五节 四句教(两种) 第六节 朱熹的宇宙观 第七节 王阳明的宇宙观 第八节 朱熹的性说 第九节 王阳明的性说 第十节 朱熹与陆象山、王阳明的异同 王阳明简要年谱 参考书目 王阳明家书 目录 家训、家教与家书 礼崩乐坏日,家书抵万金 前 言 一 上大人书 禀父母·起居万福为慰 正德六年(1511) 禀父母·长孙之夭,骨肉至痛,须自宽释 禀父母·养病致仕皆未能遂 正德七年(1512) 禀父母·洗脱世垢,摄养天和 正德七年(1512) 禀父母·赖大人荫庇,盗贼略已平定 正德十三年(1518) 禀父母·待局势稍定,乃决意驰归 二 与克彰太叔书 与克彰①太叔·修学务在反身克已 与克彰太叔·老年之人,只宜以宴乐戏游为事 正德十五年(1520) 三 与诸弟书 与徐仲仁·毋为习俗、物诱转移志向 弘治十七年(1504) 与徐曰仁·应试备考讲究方法 正德二年(1507) 示弟立志说·夫学,莫先于立志 正德十年(1515) 与弟伯显①· 清心寡欲,养德养身 正德十一年(1516) 与弟伯显·既有志圣贤,须加倍将养身体 正德十一年(1516) 寄诸弟·凡朋友必须自我求之 正德十一年(1516) 与曰仁诸弟·朋友群居,惟彼此谦虚向下 正德十二年(1517) 与诸弟书·“严于律己”与弟共勉 正德十三年(1518) 寄诸弟·一念改过,即得本心 正德十三年 (1518) 寄余姚诸弟·择良友,从良师是成功的捷径 嘉靖元年(1522) 寄伯敬①弟·兄弟和睦,邻里相亲 嘉靖四年(1525) 四 与儿子书 寄正宪①·读书敦行,严守家规 嘉靖六年(1527) 寄正宪·听从长辈教训,做好表率 嘉靖六年(1527) 寄正宪·婴儿吃奶、穿衣,不宜过于饱暖① 寄正宪·家中凡百皆依戒谕而行 嘉靖六年(1527) 寄正宪·深刻反省如何“致良知” 嘉靖六年(1527) 寄正宪·良知用兵,积善积德 嘉靖七年(1528) 寄正宪·齐小家,治大国 嘉靖七年(1528) 寄正宪·立志向上,备觉欣慰 嘉靖七年(1528) 寄正宪·同室操戈,最是可恨可痛 嘉靖七年(1528) 五 与从侄书 示四侄正思等·脱离庸俗,亲近高明 正德十二年(1517) 六 与妻弟及妻侄书 寄诸用明①·功名不必早取,首要是磨挫心智 正德六年(1511) 书诸阳伯·大道近在方寸,无须往远处寻找 正德十三年(1518) 书诸阳伯·端庄静一能穷理,学问思辨可养心 嘉靖三年(1524) 诗赠阳伯 弘治十八年(1505) 七 与表弟书 送闻人邦允序·自重之人庄重,尽职之人光荣 正德七年(1512) 寄闻人邦英、邦正①(一)·有志者,科举无妨圣贤 正德十三年(1518) 寄闻人邦英、邦正(二)·不忘初心,经世致用 正德十三年(1518) 寄闻人邦英、邦正(三)·所谓立志,持此不懈 正德十五年(1520) 八 与舅及表侄书 呈诗劝舅 弘治十八年(1505) 与郑邦瑞书·不与说情,但为筹谋 嘉靖四年(1524) 与郑邦瑞书·孝养长辈,体其意,安其心 嘉靖四年(1524) 附录一 写给自己 四箴 正德十一年(1516) 附录二 教儿诗文 示宪儿 (赣州期间) 书正宪扇 嘉靖四年(1525) 书扇示正宪 (晚年在绍兴期间) 客座私祝 嘉靖六年(1527) 附录三 亲戚往来诗文 1.忆诸弟 弘治十八年(1505) 2.赴谪次北新关①喜见诸弟 3.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 正德九年(1514) 4.送诸伯生①归省 (南京期间) 5.诸用文①归用子美②韵为别 (南京期间) 6.别族太叔克彰 (南京期间) 7.送德声叔父归姚·并序 8.赠岑东隐①先生 嘉靖五年(1526) 9.为善最乐文 嘉靖六年(1527) 阳明先生年谱 参考书目 后 记 王阳明:如何找回你强大的内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心为天地万物之主 第二章 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第三章 志存高远者的狂者胸次 第四章 在逆境中修炼强大的内心 第五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六章 欲望是难以填满的无底洞 第七章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第八章 自省是认识自己的最佳方法 第九章 做学问必须从内心下功夫 第十章 真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 第十一章 仁以博爱为本 第十二章 品山赏水,在人间诗意栖息 第十三章 修炼不动心的境界 第十四章 看破生死的超然 传习录 目录 导言 卷上 徐爱录 徐爱引言 心即是理——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1] 又[1] 钱德洪跋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1]少宰书 答聂文蔚[1] 二[1]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1] 教约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序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冯友兰, 王阳明,王程强 等

出 版 社:台海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01 字    数:95.0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