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套装共10册)》马丁·海德格尔,卡尔·波普尔,保罗·利科等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们,究竟在思考些什么? ★读懂二十世纪的哲学,就是读懂今日人类的思想地图 ★从海德格尔到皮尔士,从历史哲学到科学哲学,十本书搭建一世纪的哲学方程式 ★一流的思想、一流的哲人、一流的译本,名作迭出,流派纷呈,一手资料,回到原点一览百年西方思想盛世 ★西方哲学入门丛书,跨越时空的观点碰撞,超越时代的哲学思考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系列是脱胎于1980年代初期上海译文推出的大型学术思想丛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的一套优中选优的经典哲学译丛,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手资料,以利于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和借鉴。 过去一百年的西方思想界,展示了什么新的观念,提出了什么新问题,创造了什么新方法,开辟了什么新愿景——为了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向国人展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盛景,译文社特别精选十部重要作品,推出电子版《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套装共10册)》,收录《物的追问》《历史与真理》《猜想与反驳》《论文字学》《客观知识》《活的隐喻》《理与人》《心、脑与科学》《被检验的人生》《皮尔士论符号》等。 【单本介绍】 《物的追问》1954 〔德〕马丁·海德格尔 二十世纪著名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象学重要代表 ★海德格尔论康德三书之一,哲学界称为“康德第二书” ★存在主义路径与现象学方法的《纯粹理性批判》解读,对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的存在主义转化 ★收录《恩斯特·卡西尔和马丁·海德格尔之间的达沃斯对话》,反映当代西方哲学史著名思想之争,深刻影响后世哲学家 《历史与真理》1955 〔法〕保罗·利科 由于这部著作,保罗·利科获得了历史哲学家的称号 ★揭示文明的历史运动的固有统一性 ★从人类理性活动与非理性活动中探讨历史的总体性问题 ★“意志现象学”理论的研究范本 《猜想与反驳》1963 〔英〕卡尔·波普尔 英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以批判理性主义哲学闻名 ★知识是假说,科学必须能够被证伪 ★揭示归纳法的无效性,批判逻辑理性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一种关于科学发现的方法论 《论文字学》1967 〔法〕雅克·德里达 解构主义之父,20世纪下半叶法国重要亦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 ★看解构主义如何诠释卢梭经典著作《语言的起源》,对大革命精神领袖发起一场语义革命 ★推翻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道路,入门解构主义核心概念经典 ★后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雅克·德里达成名作 《客观知识》1972 〔英〕卡尔·波普尔 研究西方科学哲学重要参考书,深得爱因斯坦赞扬 ★卡尔·波普尔重返科学哲学的思考撷英 ★捍卫知识的客观性,打破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知识传统 ★理论与观察、科学与真理、知识与批判 《活的隐喻》1975 〔法〕保罗·利科 20世纪重要的诠释学大师、人文领域诺奖“克鲁格奖”获得者保罗·利科代表作 ★精神分析、语言哲学与现象学研究的结合 ★对隐喻的理解就是对理解本身的理解 《理与人》1984 〔英〕德里克·帕菲特 “当代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荣休研究员德里克·帕菲特经典之作,列选“哈佛教材” ★补全西方当代伦理学及道德哲学的研究图景,阐释自我同一性问题是人类永恒话题 ★梁文道推荐,《时代周刊》评价为“功利主义传统下实质性的道德哲学的伟大的著作” ★实践哲学时代对当下具体问题的辩证思考,感受“道德推理”的思辨乐趣 《心、脑与科学》1986 〔美〕约翰·塞尔 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 ★当代美国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经典 ★“心的哲学”与“行动哲学” ★BBC学术广播讲稿,探讨当代哲学难题:人与周围宇宙的关系 《被检验的人生》1989 〔美〕罗伯特·诺齐克 当代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未经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作者诺奇克涉足日常哲学的思考沉淀 ★对“自由主义至上”观点的自我反省与批判,回归苏格拉底式的人生探讨 《皮尔士论符号》1991 〔美〕C. S. 皮尔士 美国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实用主义奠基人皮尔士的个单卷本选集,收录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名篇 ★对笛卡尔哲学重要、彻底的质疑 ★符号实在论:人类的解释活动需要克服多少困难? ★不同于语言学的符号学理论:由符号关系中认识自我
目录:
封面页
Digital Lab简介 物的追问
前言 B 康德追问物的方式 I.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历史根基 II.康德主要著作中的物的问题 结论 历史与真理
第一版(1955年)前言 第二版(1964年)前言 第一部分 历史认识中的真理 Ⅰ 批判的观点 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哲学史和真理的统一 论哲学史和知识社会学 哲学史和历史性 Ⅱ 神学的观点 基督教和历史的意义 伙伴和邻人 上帝的形象和人的历史 第二部分 历史活动中的真理 Ⅰ 人格主义 埃马纽埃尔·穆尼埃:一种人格主义哲学 Ⅱ 言语和实践 真理和谎言 论统一的愿望和任务 性欲——奇迹,放荡,谜 劳动和言语 Ⅲ 权力的问题 非暴力主义者及其在历史上的出现 国家和暴力 政治的矛盾 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 经济预测和道德选择 Ⅳ 肯定的力量 真的和假的焦虑 否定性和原始肯定 论文来源注释 译后记 猜想与反驳
Digital Lab简介 中译本序 序言 第二版序 导论 论知识和无知的来源 猜想 一、科学:猜想和反驳 附录:科学哲学的若干问题 二、哲学问题的本质及其科学根源 三、关于人类知识的三种观点 1. 伽利略的科学和对它的新背叛 2. 利害攸关的问题 3. 第一种观点:终极的对本质的解释 4. 第二种观点:理论是工具 5. 对工具主义观点的批判 6. 第三种观点:猜想,真理和实在 四、关于一种理性的传统理论 五、回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附录:历史上的猜想和赫拉克利特论变化 六、谈贝克莱是马赫和爱因斯坦的先驱 七、康德的批判和宇宙学 1. 康德和启蒙运动 2. 康德的牛顿宇宙学 3. 批判和宇宙学问题 4. 空间和时间 5.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6. 自主性原则 八、论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地位 1. 康德和经验逻辑 2. 哲学理论的不可反驳性问题 九、逻辑演算和算术演算为什么可应用于实在 十、真理、合理性和科学知识增长 1. 知识的增长:理论和问题 2. 客观真理论:合乎事实 3. 真理和内容:逼真性与概然性的对立 4. 背景知识和科学增长 5. 知识增长的三个要求 附录:可能错误但形式上却高度概然的非经验陈述 反驳 十一、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界 1. 引言 2. 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3. 卡尔纳普最早的无意义理论 4. 卡尔纳普和科学语言 5. 可检验性和意义 6. 概率和归纳 十二、语言和身—心问题 ——相互作用论的重述 1. 引言 2. 语言的四种主要功能 3. 一组命题 4. 机器论证 5. 命名的因果理论 6. 相互作用 7. 结论 十三、身—心问题的一个说明 十四、日常语言中的自我涉及和意义 十五、辩证法是什么? 1. 对辩证法的解释 2. 黑格尔的辩证法 3. 黑格尔以后的辩证法 十六、社会科学中的预测和预言 十七、公众舆论和自由主义原则 1. 公众舆论的神话 2. 公众舆论的危险 3. 自由主义原则:一组命题 4. 关于自由讨论的自由主义理论 5. 公众舆论的形式 6. 一些实际问题:新闻审查和宣传垄断 7. 政治事例简表 8. 总结 十八、乌托邦和暴力 十九、我们时代的历史:一个乐观主义者的观点 二十、人文主义和理性 附录 若干技术性的注释 1. 经验内容 2. 概率和检验的严格性 3. 逼真性 4. 数值的例子 5. 人造语言和形式化语言 6. 对逼真性的一个历史注释(1964) 论文字学
Digital Lab简介 译者序 序言 第一部分 字母产生之前的文字 题记 第一章 书本的终结和文字的开端 计划 能指与真理 写下的存在 第二章 语言学与文字学 外与内 外■内 接缝 第三章 论作为实证科学的文字学 代数:奥秘与透明 科学与人名 字谜与各种起源的协同性 第二部分 自然、文化、文字 “卢梭时代”导言 第一章 文字的暴力:从莱维-斯特劳斯到卢梭 专名的战争 文字与人对人的剥削 第二章 “这种危险的替补……” 从盲目到替补 替补之链 过度。方法问题 第三章 《语言起源论》的起源与结构 1.《语言起源论》的地位 文字、政治堕落与语言学堕落 当前的争论:关于怜悯的结构 最初的争论与《语言起源论》的写作 2.模仿 间隔与替补 版画与形式主义的模糊性 文字的循环 3.发音 “指挥棒的运动……” 起源的铭文 圣歌 “手指的简单动作”。文字与乱伦禁忌 第四章 从替补到起源:文字理论 原始的隐喻 历史与文字系统 字母与绝对的再现 定理与戏剧 起源的替补 客观知识
Digital Lab简介 知识论中的反传统——《客观知识》中译本序 献给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猜想的知识:我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1. 归纳法常识问题 2. 休谟的两个归纳法问题 3. 休谟成果的重要影响 4. 我对归纳问题的处理方法 5. 归纳法的逻辑问题:重述与解决 6. 我对解决逻辑问题的意见 7. 优选理论与探索真理 8. 确证:不可几性的优点 9. 实用上的优选 10. 我对休谟归纳法的心理学问题作重述的背景 11. 对归纳法的心理学问题的重述 12. 归纳法的传统问题与一切归纳原理或规则的无效 13. 归纳问题和分界问题以外的问题 第二章 常识的二重性:赞同常识实在论和反对常识知识论的理由 1. 为哲学辩护 2. 不可靠的出发点:常识和批判 3. 与其他研究的对比 4. 实在论 5. 赞同实在论的理由 6. 论真理 7. 内容、真理性内容和虚假性内容 8. 论逼真性 9. 逼真性与探求真理 10. 作为目标的真理和逼真性 11. 关于真理和逼真性概念的评论 12. 错误的常识知识论 13. 常识知识论批判 14. 主观主义知识论批判 15. 常识知识论的前达尔文特征 16. 进化认识论梗概 17. 背景知识和问题 18. 包括观察在内的所有知识都渗透了理论 19. 回顾主观主义认识论 20. 客观意义的知识 21. 探求确定性和常识知识论的主要弱点 22. 对确定性的分析性评论 23. 科学方法 24. 批判性讨论、合理优选以及我们的选择和预言的分析性问题 25. 科学:知识通过批判和创造而增长 26. 休谟的因果问题和归纳法问题 27. 为什么休谟关于归纳的逻辑问题比他的因果问题更深刻 28. 康德的干预:客观知识 29. 休谟悖论的解决:理性的恢复 30. 与归纳问题有关的混乱 31. 错误的归纳证明问题中遗留了什么? 32. 动力论的怀疑论:同休谟对抗 33. 关于偶然事件的不可几性论证的分析 34. 总结:常识的批判性哲学 第三章 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 1. 认识论的三个论点与第三世界 2. 对第三世界的生物学探讨 3. 第三世界的客观性和自主性 4. 语言、批判和第三世界 5. 历史的评论 6. 对布劳威尔认识论的评价和批判 7. 逻辑、概率论和物理学中的主观主义 8. 发现的逻辑和发现的生物学 9. 发现、人本主义和自我超越 精选的文献目录 第四章 关于客观精神的理论 1. 多元论与三个世界的论点 2. 三个世界之间的因果关系 3. 第三世界的客观性 4. 作为人工产物的第三世界 5. 关于理解的问题 6. 思想的心理过程和第三世界客体 7. 理解与解决问题 8. 一个极其平常的例子 9. 客观历史的理解一例 10. 问题的价值 11. 人文科学中的理解(“Hermeneutics”) 12. 与科林伍德的主观重现法比较 第五章 科学的目的 第六章 关于云和钟——对理性问题与人类自由的探讨 第七章 进化与知识之树 1. 关于问题与知识增长的一些看法 2. 关于生物学方法,特别是进化论方法的看法 3. 一种推测:“遗传二元论” 补遗 有希望的行为怪物 第八章 实在论者的逻辑观、物理观和历史观 1. 实在论和多元论:还原对突现 2. 历史上的多元论和突现 3. 物理学上的实在论和主观主义 4. 逻辑学上的实在论 第九章 对塔尔斯基真理论的哲学评述 补遗 关于塔尔斯基真理定义的笔记 附录 水桶和探照灯:两种知识论 活的隐喻
思想的历程:从意志哲学到哲学诠释学 前言 第一研究 在修辞学与诗学之间:亚里士多德——献给德卡里 1.修辞学与诗学的二分 2.诗学和修辞学的共同内核:“名称的转移” 3.一个谜:隐喻与明喻 4.陈述的“修辞学”地位 5.陈述的“诗学”地位 第二研究 修辞学的衰落:比喻学——献给热内特 1.比喻学的修辞学“模式” 2.丰塔尼埃:观念与语词的优先性 3.比喻与形象化表达 4.换喻、提喻与隐喻 5.隐喻簇 6.牵强的隐喻与新颖的隐喻 第三研究 隐喻与话语语义学——献给哈姆林 1.语义学与符号学之争 2.语义学与隐喻修辞学 3.逻辑语法与语义学 4.文学批评与语义学 第四研究 隐喻与语词语义学——献给邦弗尼斯特 1.符号一元论与语词的优先性 2.逻辑学与命名语言学 3.作为“意义变化”的隐喻 4.隐喻与索绪尔假设 5.意义游戏:在句子与语词之间 第五研究 隐喻与新修辞学——献给格雷马 1.偏差与修辞学零度 2.形象化表达的空间 3.偏差与偏差的缩小 4.修辞格的功能:“义素”分析 第六研究 相似性的作用——献给迪弗雷纳 1.替代与相似性 2.隐喻的“形象”因素 3.对相似性的诉讼 4.为相似性辩护 5.隐喻的心理—语言学 6.形象与意象 第七研究 隐喻与指称——献给埃利亚代 1.指称假设 2.为反指称辩护 3.普遍化的指称理论 4.模型与隐喻 5.走向“隐喻的真实”概念 第八研究 隐喻与哲学话语——献给让·拉德里埃 1.隐喻与存在概念的模糊性:亚里士多德 2.隐喻与实体的类比:本体论—神学 3.隐喻与形而上学 4.话语领域的交叉 5.对指称假设的本体论说明 法汉专门术语对照 文献 理与人
中译本前言 引论 第一编 自败的理论 第一章 间接自败的理论 1.自利的理论 2.自利论何以可能是间接自败的 3.自利论告诉我们要永不克己吗? 4.以其自身的标准衡量何以自利论并未失败 5.使自己非理性地行动能是合乎理性的吗? 6.何以自利论蕴含着我们不可能避免非理性地行动 7.当与道德相冲突时对自利论予以拒斥的一个论证 8.这个论证何以失败 9.何以自利论可能是自谦的 10.何以后果论是间接自败的 11.以其自身标准衡量何以后果论并未失败 12.幻想的伦理学 13.集体性的后果论 14.无过之错 15.避免错误地行动是不可能的吗? 16.使自己错误地行动可能是对的吗? 17.何以后果论可能是自谦的 18.对假定不变性的诘难 19.合乎理性或合乎道德会是一种纯粹的手段吗? 20.结论 第二章 实践上的两难 21.何以后果论不能是直接自败的 22.有些理论如何会是直接自败的 23.囚犯的两难困境和公共的善 24.实践上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三章 道德数学中的五大错误 25.总体份额的观点 26.忽视行动集合的后果 27.忽视微小的几率 28.忽视细小的或者觉察不到的后果 29.可能存在觉察不到的伤害和受益吗? 30.多因素决定 31.合乎理性的利他主义 第四章 直接自败的理论 32.以其自身的标准衡量在囚犯的两难困境中自利论失败了吗? 33.对道德的另一个弱辩护 34.时际两难 35.对自利论的一个弱辩护 36.常识道德如何是直接自败的 37.道德理论的五个部分 38.我们如何能够修正常识道德以使其不会是自败的 39.我们为什么应该修正常识道德 40.一个更为简单的修正 第五章 结论 41.缩短常识道德和后果论之间的距离 42.面向统一理论 43.有待完成的工作 44.另一种可能性 第二编 合理性与时间 第六章 对自利论的最好诘难 45.当前目标论 46.愿望能够是内在地非理性的抑或是合理地要求的吗? 47.三个彼此竞争的理论 48.心理自我主义 49.自利论和道德 50.我的第一论证 51.自利论者的第一回应 52.为什么时间中立并非自利论和当前目标论之间的争议问题 第七章 诉诸完全的相对性 53.自利论者的第二回应 54.西季威克的提法 55.自利论如何是不完全地相对的 56.何以西季威克误入歧途 57.该诉诸应用于一个形式层面上 58.该诉诸应用于其他一些主张 第八章 对时间的不同态度 59.不给一个人过去的愿望以权重是不合理的吗? 60.取决于价值判断或者理想的那些愿望 61.纯粹的过去愿望 62.较少关心一个人的较远的未来是非理性的吗? 63.一个自杀性的论证 64.过去的或者未来的受苦 65.因果关系的方向 66.时间上中立 67.我们为什么不应当偏向未来 68.时间的流逝 69.一种非对称 70.结论 第九章 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自利论 71.诉诸后悔莫及 72.重近者的失败何以不是自利论的胜利 73.诉诸不一致性 74.结论 第三编 个人同一性 第十章 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 75.简单电子传输和支线事例 76.质的同一性与量的同一性 77.个人同一性的物理准则 78.心理准则 79.其他观点 第十一章 我们何以并非自认为的那样 80.心理连续性预先假设了个人同一性吗? 81.经验主体 82.非还原论者的观点何以或许本来为真 83.威廉斯针对心理准则的论证 84.心理谱系 85.物理谱系 86.联合谱系 第十二章 我们的同一性为何不重要 87.分裂的头脑 88.用什么解释意识的统一性? 89.我分裂时发生了什么 90.我分裂时重要的是什么 91.为何没有能满足两个令人信服的要求的同一性准则 92.维特根斯坦和佛陀 93.我实质上是我的大脑吗? 94.真的观点可信吗? 第十三章 到底什么重要 95.从自我中解脱出来 96.躯体的连续性 97.支线事例 98.系列-个人 99.我是一个迹象还是一个类型? 100.部分幸存 101.相继的自我 第十四章 个人的同一性与合理性 102.极端主张 103.针对自利论的一个更佳论证 104.自利论者的反论证 105.古典自利论的失败 106.轻率行动之非道德性 第十五章 个人同一性与道德性 107.自主权与家长制 108.两种生命归宿 109.该当赏罚 110.承诺 111.个人的独立性和分配正义 112.功利主义者的观点的三种解释 113.变更原则的应用范围 114.变更原则的权重 115.使一个人承受负担只是要使某个别人受益这一点能对吗? 116.对平等原则赋予较少权重的一个论证 117.一个更加极端的论证 118.结论 第四编 未来的世世代代 第十六章 非同一性问题 119.我们的同一性何以事实上依赖于我们何时成胎 120.三种选择 121.我们应当赋予未来人的利益什么样的权重? 122.女孩的孩子 123.降低生活质量何以不会对任何人更糟 124.为什么诉诸权利不能解决该问题 125.非同一性这个事实造成一种道德差异吗? 126.造成更遥远的未来中的一些可以预见的灾难 127.结论 第十七章 令人讨厌的结论 128.更多的人生存就更好吗? 129.人口增长对现存的人的影响 130.人口过剩 131.令人讨厌的结论 第十八章 荒谬的结论 132.一种据称的非对称性 133.理想契约方法何以提供不出解决方案 134.狭义的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则 135.我们为什么不能诉诸这个原则 136.两个广义的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则 137.一些可能的理论 138.受苦总量 139.诉诸没有价值的水准 140.词典式的观点 141.结论 第十九章 纯粹加法悖论 142.纯粹加法 143.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均量原则 144.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诉诸不平等 145.悖论的第一个版本 146.我们为什么尚未被迫接受那个令人讨厌的结论 147.诉诸糟糕的水准 148.悖论的第二个版本 149.第三个版本 第二十章 结语 150.非人称性 151.论证的不同种类 152.对我的那些结论我们应当欢迎还是痛惜 153.道德怀疑论 154.人类的历史和伦理学的历史何以可能刚刚开始 附录 A 一个没有欺骗的世界 B 我较弱的结论在实践中如何会击败自利论 C 合理性与有关自我利益的不同理论 D 内格尔的大脑 E 最近连续者图式 F 社会贴现率 G 导致某人存在是否有益于这个人 H 罗尔斯式的诸原则 I 什么使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最好 J 佛家的观点 专业术语汉英对照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心、脑与科学
Digital Lab简介 再版译序 初版译序 中译本作者序言 导言 目录 第一章 心身问题 第二章 计算机能思维吗? 第三章 认知科学 第四章 行动的结构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前景 第六章 意志的自由 附录 被检验的人生
致谢 译者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死亡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 第四章 创造 第五章 上帝的本性和信仰的本性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神圣性 第七章 性 第八章 爱的纽带 第九章 情感 第十章 幸福 第十一章 焦点 第十二章 活得更真实 第十三章 无我 第十四章 态度 第十五章 价值和意义 第十六章 重要性和分量 第十七章 实在的矩阵 第十八章 黑暗与光明 第十九章 神学解释 第二十章 大屠杀 第二十一章 顿悟 第二十二章 给所有事物以其应得 第二十三章 什么是智慧以及为什么哲学家如此爱它? 第二十四章 理想的与现实的 第二十五章 之字形的政治 第二十六章 哲学的人生 第二十七章 作为年轻人的哲学家的肖像 人名索引 皮尔士论符号
致谢 导言 1.论宗教思维的界限以证明我们能就上帝的本性进行推理 2.[形而上学论] 3.论一个新范畴表 4.对于据称为人所具有的某些机能的质疑 5.四种机能缺失之结论 6.逻辑规律有效性的基础:四种机能缺失的进一步结论 7.[弗雷泽版《贝克莱著作集》](书评) 8.论符号特性 9.确立信念 10.如何澄清观念 11.一、二、三:思维与自然的基本范畴 12.试猜这个谜 13.詹姆斯的心理学 14.人的脆弱本质 15.精密逻辑 16.符号 17.实用主义演讲 18.“实用主义”定义 19.为实效主义申辩序 20.实效主义的基础 21.上帝实在性的一个被疏忽的论证 参考文献 译后记:皮尔士的符号学设想与文本
作者及出版:
Digital Lab简介 物的追问
前言 B 康德追问物的方式 I.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历史根基 II.康德主要著作中的物的问题 结论 历史与真理
第一版(1955年)前言 第二版(1964年)前言 第一部分 历史认识中的真理 Ⅰ 批判的观点 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哲学史和真理的统一 论哲学史和知识社会学 哲学史和历史性 Ⅱ 神学的观点 基督教和历史的意义 伙伴和邻人 上帝的形象和人的历史 第二部分 历史活动中的真理 Ⅰ 人格主义 埃马纽埃尔·穆尼埃:一种人格主义哲学 Ⅱ 言语和实践 真理和谎言 论统一的愿望和任务 性欲——奇迹,放荡,谜 劳动和言语 Ⅲ 权力的问题 非暴力主义者及其在历史上的出现 国家和暴力 政治的矛盾 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 经济预测和道德选择 Ⅳ 肯定的力量 真的和假的焦虑 否定性和原始肯定 论文来源注释 译后记 猜想与反驳
Digital Lab简介 中译本序 序言 第二版序 导论 论知识和无知的来源 猜想 一、科学:猜想和反驳 附录:科学哲学的若干问题 二、哲学问题的本质及其科学根源 三、关于人类知识的三种观点 1. 伽利略的科学和对它的新背叛 2. 利害攸关的问题 3. 第一种观点:终极的对本质的解释 4. 第二种观点:理论是工具 5. 对工具主义观点的批判 6. 第三种观点:猜想,真理和实在 四、关于一种理性的传统理论 五、回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附录:历史上的猜想和赫拉克利特论变化 六、谈贝克莱是马赫和爱因斯坦的先驱 七、康德的批判和宇宙学 1. 康德和启蒙运动 2. 康德的牛顿宇宙学 3. 批判和宇宙学问题 4. 空间和时间 5.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6. 自主性原则 八、论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地位 1. 康德和经验逻辑 2. 哲学理论的不可反驳性问题 九、逻辑演算和算术演算为什么可应用于实在 十、真理、合理性和科学知识增长 1. 知识的增长:理论和问题 2. 客观真理论:合乎事实 3. 真理和内容:逼真性与概然性的对立 4. 背景知识和科学增长 5. 知识增长的三个要求 附录:可能错误但形式上却高度概然的非经验陈述 反驳 十一、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界 1. 引言 2. 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3. 卡尔纳普最早的无意义理论 4. 卡尔纳普和科学语言 5. 可检验性和意义 6. 概率和归纳 十二、语言和身—心问题 ——相互作用论的重述 1. 引言 2. 语言的四种主要功能 3. 一组命题 4. 机器论证 5. 命名的因果理论 6. 相互作用 7. 结论 十三、身—心问题的一个说明 十四、日常语言中的自我涉及和意义 十五、辩证法是什么? 1. 对辩证法的解释 2. 黑格尔的辩证法 3. 黑格尔以后的辩证法 十六、社会科学中的预测和预言 十七、公众舆论和自由主义原则 1. 公众舆论的神话 2. 公众舆论的危险 3. 自由主义原则:一组命题 4. 关于自由讨论的自由主义理论 5. 公众舆论的形式 6. 一些实际问题:新闻审查和宣传垄断 7. 政治事例简表 8. 总结 十八、乌托邦和暴力 十九、我们时代的历史:一个乐观主义者的观点 二十、人文主义和理性 附录 若干技术性的注释 1. 经验内容 2. 概率和检验的严格性 3. 逼真性 4. 数值的例子 5. 人造语言和形式化语言 6. 对逼真性的一个历史注释(1964) 论文字学
Digital Lab简介 译者序 序言 第一部分 字母产生之前的文字 题记 第一章 书本的终结和文字的开端 计划 能指与真理 写下的存在 第二章 语言学与文字学 外与内 外■内 接缝 第三章 论作为实证科学的文字学 代数:奥秘与透明 科学与人名 字谜与各种起源的协同性 第二部分 自然、文化、文字 “卢梭时代”导言 第一章 文字的暴力:从莱维-斯特劳斯到卢梭 专名的战争 文字与人对人的剥削 第二章 “这种危险的替补……” 从盲目到替补 替补之链 过度。方法问题 第三章 《语言起源论》的起源与结构 1.《语言起源论》的地位 文字、政治堕落与语言学堕落 当前的争论:关于怜悯的结构 最初的争论与《语言起源论》的写作 2.模仿 间隔与替补 版画与形式主义的模糊性 文字的循环 3.发音 “指挥棒的运动……” 起源的铭文 圣歌 “手指的简单动作”。文字与乱伦禁忌 第四章 从替补到起源:文字理论 原始的隐喻 历史与文字系统 字母与绝对的再现 定理与戏剧 起源的替补 客观知识
Digital Lab简介 知识论中的反传统——《客观知识》中译本序 献给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猜想的知识:我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1. 归纳法常识问题 2. 休谟的两个归纳法问题 3. 休谟成果的重要影响 4. 我对归纳问题的处理方法 5. 归纳法的逻辑问题:重述与解决 6. 我对解决逻辑问题的意见 7. 优选理论与探索真理 8. 确证:不可几性的优点 9. 实用上的优选 10. 我对休谟归纳法的心理学问题作重述的背景 11. 对归纳法的心理学问题的重述 12. 归纳法的传统问题与一切归纳原理或规则的无效 13. 归纳问题和分界问题以外的问题 第二章 常识的二重性:赞同常识实在论和反对常识知识论的理由 1. 为哲学辩护 2. 不可靠的出发点:常识和批判 3. 与其他研究的对比 4. 实在论 5. 赞同实在论的理由 6. 论真理 7. 内容、真理性内容和虚假性内容 8. 论逼真性 9. 逼真性与探求真理 10. 作为目标的真理和逼真性 11. 关于真理和逼真性概念的评论 12. 错误的常识知识论 13. 常识知识论批判 14. 主观主义知识论批判 15. 常识知识论的前达尔文特征 16. 进化认识论梗概 17. 背景知识和问题 18. 包括观察在内的所有知识都渗透了理论 19. 回顾主观主义认识论 20. 客观意义的知识 21. 探求确定性和常识知识论的主要弱点 22. 对确定性的分析性评论 23. 科学方法 24. 批判性讨论、合理优选以及我们的选择和预言的分析性问题 25. 科学:知识通过批判和创造而增长 26. 休谟的因果问题和归纳法问题 27. 为什么休谟关于归纳的逻辑问题比他的因果问题更深刻 28. 康德的干预:客观知识 29. 休谟悖论的解决:理性的恢复 30. 与归纳问题有关的混乱 31. 错误的归纳证明问题中遗留了什么? 32. 动力论的怀疑论:同休谟对抗 33. 关于偶然事件的不可几性论证的分析 34. 总结:常识的批判性哲学 第三章 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 1. 认识论的三个论点与第三世界 2. 对第三世界的生物学探讨 3. 第三世界的客观性和自主性 4. 语言、批判和第三世界 5. 历史的评论 6. 对布劳威尔认识论的评价和批判 7. 逻辑、概率论和物理学中的主观主义 8. 发现的逻辑和发现的生物学 9. 发现、人本主义和自我超越 精选的文献目录 第四章 关于客观精神的理论 1. 多元论与三个世界的论点 2. 三个世界之间的因果关系 3. 第三世界的客观性 4. 作为人工产物的第三世界 5. 关于理解的问题 6. 思想的心理过程和第三世界客体 7. 理解与解决问题 8. 一个极其平常的例子 9. 客观历史的理解一例 10. 问题的价值 11. 人文科学中的理解(“Hermeneutics”) 12. 与科林伍德的主观重现法比较 第五章 科学的目的 第六章 关于云和钟——对理性问题与人类自由的探讨 第七章 进化与知识之树 1. 关于问题与知识增长的一些看法 2. 关于生物学方法,特别是进化论方法的看法 3. 一种推测:“遗传二元论” 补遗 有希望的行为怪物 第八章 实在论者的逻辑观、物理观和历史观 1. 实在论和多元论:还原对突现 2. 历史上的多元论和突现 3. 物理学上的实在论和主观主义 4. 逻辑学上的实在论 第九章 对塔尔斯基真理论的哲学评述 补遗 关于塔尔斯基真理定义的笔记 附录 水桶和探照灯:两种知识论 活的隐喻
思想的历程:从意志哲学到哲学诠释学 前言 第一研究 在修辞学与诗学之间:亚里士多德——献给德卡里 1.修辞学与诗学的二分 2.诗学和修辞学的共同内核:“名称的转移” 3.一个谜:隐喻与明喻 4.陈述的“修辞学”地位 5.陈述的“诗学”地位 第二研究 修辞学的衰落:比喻学——献给热内特 1.比喻学的修辞学“模式” 2.丰塔尼埃:观念与语词的优先性 3.比喻与形象化表达 4.换喻、提喻与隐喻 5.隐喻簇 6.牵强的隐喻与新颖的隐喻 第三研究 隐喻与话语语义学——献给哈姆林 1.语义学与符号学之争 2.语义学与隐喻修辞学 3.逻辑语法与语义学 4.文学批评与语义学 第四研究 隐喻与语词语义学——献给邦弗尼斯特 1.符号一元论与语词的优先性 2.逻辑学与命名语言学 3.作为“意义变化”的隐喻 4.隐喻与索绪尔假设 5.意义游戏:在句子与语词之间 第五研究 隐喻与新修辞学——献给格雷马 1.偏差与修辞学零度 2.形象化表达的空间 3.偏差与偏差的缩小 4.修辞格的功能:“义素”分析 第六研究 相似性的作用——献给迪弗雷纳 1.替代与相似性 2.隐喻的“形象”因素 3.对相似性的诉讼 4.为相似性辩护 5.隐喻的心理—语言学 6.形象与意象 第七研究 隐喻与指称——献给埃利亚代 1.指称假设 2.为反指称辩护 3.普遍化的指称理论 4.模型与隐喻 5.走向“隐喻的真实”概念 第八研究 隐喻与哲学话语——献给让·拉德里埃 1.隐喻与存在概念的模糊性:亚里士多德 2.隐喻与实体的类比:本体论—神学 3.隐喻与形而上学 4.话语领域的交叉 5.对指称假设的本体论说明 法汉专门术语对照 文献 理与人
中译本前言 引论 第一编 自败的理论 第一章 间接自败的理论 1.自利的理论 2.自利论何以可能是间接自败的 3.自利论告诉我们要永不克己吗? 4.以其自身的标准衡量何以自利论并未失败 5.使自己非理性地行动能是合乎理性的吗? 6.何以自利论蕴含着我们不可能避免非理性地行动 7.当与道德相冲突时对自利论予以拒斥的一个论证 8.这个论证何以失败 9.何以自利论可能是自谦的 10.何以后果论是间接自败的 11.以其自身标准衡量何以后果论并未失败 12.幻想的伦理学 13.集体性的后果论 14.无过之错 15.避免错误地行动是不可能的吗? 16.使自己错误地行动可能是对的吗? 17.何以后果论可能是自谦的 18.对假定不变性的诘难 19.合乎理性或合乎道德会是一种纯粹的手段吗? 20.结论 第二章 实践上的两难 21.何以后果论不能是直接自败的 22.有些理论如何会是直接自败的 23.囚犯的两难困境和公共的善 24.实践上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三章 道德数学中的五大错误 25.总体份额的观点 26.忽视行动集合的后果 27.忽视微小的几率 28.忽视细小的或者觉察不到的后果 29.可能存在觉察不到的伤害和受益吗? 30.多因素决定 31.合乎理性的利他主义 第四章 直接自败的理论 32.以其自身的标准衡量在囚犯的两难困境中自利论失败了吗? 33.对道德的另一个弱辩护 34.时际两难 35.对自利论的一个弱辩护 36.常识道德如何是直接自败的 37.道德理论的五个部分 38.我们如何能够修正常识道德以使其不会是自败的 39.我们为什么应该修正常识道德 40.一个更为简单的修正 第五章 结论 41.缩短常识道德和后果论之间的距离 42.面向统一理论 43.有待完成的工作 44.另一种可能性 第二编 合理性与时间 第六章 对自利论的最好诘难 45.当前目标论 46.愿望能够是内在地非理性的抑或是合理地要求的吗? 47.三个彼此竞争的理论 48.心理自我主义 49.自利论和道德 50.我的第一论证 51.自利论者的第一回应 52.为什么时间中立并非自利论和当前目标论之间的争议问题 第七章 诉诸完全的相对性 53.自利论者的第二回应 54.西季威克的提法 55.自利论如何是不完全地相对的 56.何以西季威克误入歧途 57.该诉诸应用于一个形式层面上 58.该诉诸应用于其他一些主张 第八章 对时间的不同态度 59.不给一个人过去的愿望以权重是不合理的吗? 60.取决于价值判断或者理想的那些愿望 61.纯粹的过去愿望 62.较少关心一个人的较远的未来是非理性的吗? 63.一个自杀性的论证 64.过去的或者未来的受苦 65.因果关系的方向 66.时间上中立 67.我们为什么不应当偏向未来 68.时间的流逝 69.一种非对称 70.结论 第九章 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自利论 71.诉诸后悔莫及 72.重近者的失败何以不是自利论的胜利 73.诉诸不一致性 74.结论 第三编 个人同一性 第十章 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 75.简单电子传输和支线事例 76.质的同一性与量的同一性 77.个人同一性的物理准则 78.心理准则 79.其他观点 第十一章 我们何以并非自认为的那样 80.心理连续性预先假设了个人同一性吗? 81.经验主体 82.非还原论者的观点何以或许本来为真 83.威廉斯针对心理准则的论证 84.心理谱系 85.物理谱系 86.联合谱系 第十二章 我们的同一性为何不重要 87.分裂的头脑 88.用什么解释意识的统一性? 89.我分裂时发生了什么 90.我分裂时重要的是什么 91.为何没有能满足两个令人信服的要求的同一性准则 92.维特根斯坦和佛陀 93.我实质上是我的大脑吗? 94.真的观点可信吗? 第十三章 到底什么重要 95.从自我中解脱出来 96.躯体的连续性 97.支线事例 98.系列-个人 99.我是一个迹象还是一个类型? 100.部分幸存 101.相继的自我 第十四章 个人的同一性与合理性 102.极端主张 103.针对自利论的一个更佳论证 104.自利论者的反论证 105.古典自利论的失败 106.轻率行动之非道德性 第十五章 个人同一性与道德性 107.自主权与家长制 108.两种生命归宿 109.该当赏罚 110.承诺 111.个人的独立性和分配正义 112.功利主义者的观点的三种解释 113.变更原则的应用范围 114.变更原则的权重 115.使一个人承受负担只是要使某个别人受益这一点能对吗? 116.对平等原则赋予较少权重的一个论证 117.一个更加极端的论证 118.结论 第四编 未来的世世代代 第十六章 非同一性问题 119.我们的同一性何以事实上依赖于我们何时成胎 120.三种选择 121.我们应当赋予未来人的利益什么样的权重? 122.女孩的孩子 123.降低生活质量何以不会对任何人更糟 124.为什么诉诸权利不能解决该问题 125.非同一性这个事实造成一种道德差异吗? 126.造成更遥远的未来中的一些可以预见的灾难 127.结论 第十七章 令人讨厌的结论 128.更多的人生存就更好吗? 129.人口增长对现存的人的影响 130.人口过剩 131.令人讨厌的结论 第十八章 荒谬的结论 132.一种据称的非对称性 133.理想契约方法何以提供不出解决方案 134.狭义的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则 135.我们为什么不能诉诸这个原则 136.两个广义的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则 137.一些可能的理论 138.受苦总量 139.诉诸没有价值的水准 140.词典式的观点 141.结论 第十九章 纯粹加法悖论 142.纯粹加法 143.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均量原则 144.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诉诸不平等 145.悖论的第一个版本 146.我们为什么尚未被迫接受那个令人讨厌的结论 147.诉诸糟糕的水准 148.悖论的第二个版本 149.第三个版本 第二十章 结语 150.非人称性 151.论证的不同种类 152.对我的那些结论我们应当欢迎还是痛惜 153.道德怀疑论 154.人类的历史和伦理学的历史何以可能刚刚开始 附录 A 一个没有欺骗的世界 B 我较弱的结论在实践中如何会击败自利论 C 合理性与有关自我利益的不同理论 D 内格尔的大脑 E 最近连续者图式 F 社会贴现率 G 导致某人存在是否有益于这个人 H 罗尔斯式的诸原则 I 什么使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最好 J 佛家的观点 专业术语汉英对照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心、脑与科学
Digital Lab简介 再版译序 初版译序 中译本作者序言 导言 目录 第一章 心身问题 第二章 计算机能思维吗? 第三章 认知科学 第四章 行动的结构 第五章 社会科学的前景 第六章 意志的自由 附录 被检验的人生
致谢 译者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死亡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 第四章 创造 第五章 上帝的本性和信仰的本性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神圣性 第七章 性 第八章 爱的纽带 第九章 情感 第十章 幸福 第十一章 焦点 第十二章 活得更真实 第十三章 无我 第十四章 态度 第十五章 价值和意义 第十六章 重要性和分量 第十七章 实在的矩阵 第十八章 黑暗与光明 第十九章 神学解释 第二十章 大屠杀 第二十一章 顿悟 第二十二章 给所有事物以其应得 第二十三章 什么是智慧以及为什么哲学家如此爱它? 第二十四章 理想的与现实的 第二十五章 之字形的政治 第二十六章 哲学的人生 第二十七章 作为年轻人的哲学家的肖像 人名索引 皮尔士论符号
致谢 导言 1.论宗教思维的界限以证明我们能就上帝的本性进行推理 2.[形而上学论] 3.论一个新范畴表 4.对于据称为人所具有的某些机能的质疑 5.四种机能缺失之结论 6.逻辑规律有效性的基础:四种机能缺失的进一步结论 7.[弗雷泽版《贝克莱著作集》](书评) 8.论符号特性 9.确立信念 10.如何澄清观念 11.一、二、三:思维与自然的基本范畴 12.试猜这个谜 13.詹姆斯的心理学 14.人的脆弱本质 15.精密逻辑 16.符号 17.实用主义演讲 18.“实用主义”定义 19.为实效主义申辩序 20.实效主义的基础 21.上帝实在性的一个被疏忽的论证 参考文献 译后记:皮尔士的符号学设想与文本
作者及出版:
作 者:马丁·海德格尔,卡尔·波普尔,保罗·利科等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字 数:281.6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