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理学》阎力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创造心理学是研究创新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全书贯穿了从个体到群体、从微观到宏观、从智力活动到社会活动、从理论到实践(案例)的思路,以简练、严谨的风格,探讨了创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包含了科学史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大量案例材料。【推荐语】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发展起来的? 创造力发展有什么特和规律? 创造力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创造力是否可以发和培养? 高创造力的人有怎样的思维特和人格特质? …… 让我们来揭创造力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编辑推荐篇章: P 152 创造的若干 P 169 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
【作者】阎力,武汉大学哲学硕士,毕业后携笔从戎,执教于国防科技大学。曾赴中国后三次核试验场区和建设中的酒泉航天基地,所完成的课题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步奖。现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导师,多家中外企业管理顾问。曾获国防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出版著作《当代社会心理学》,译作《学校中的多元智能》《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技能》等。
目录:
序言
一 创造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测验法
四、内省法
五、访谈法
六、问卷法
七、案例分析法
八、作业/作品分析法
九、传记分析法
第三节 创造心理学研究的职业道德
一、真实性原则
二、自愿的原则
三、无害的原则
四、保密的原则
第四节 创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兴起时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二、思辨研究时期(20世纪初期—30年代)
三、实证研究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四、综合研究阶段(1970年—)
二 创造与创造力
第一节 创造与创造力
一、创造与创新的概念
二、创造力的概念
第二节 关于创造力的理论
一、现有创造力理论的综合评价
二、创造力的基本理论
三、创造的过程模型
第三节 创造力的评估
一、创造力评估的方法
二、创造力的常见测量工具
三、创造力测量的简短评价
第四节 创造力发展的理论问题
一、关于创造力的若干基本问题
二、创造力发展问题的研究范式
三、创造力的发展变化
四、创造力的开发与发展
三 创造的认识过程
第一节 创造性知觉
一、知觉及其特点
二、创造性知觉的特点
三、创造性知觉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三、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作用
四、类比
五、联想
六、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七、科学假说
第三节 创造性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与特点
二、想象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三、“理想模型”与“理想实验”
四、梦
第四节 理论对创造的影响
一、理论决定着观察和实验的设计
二、理论影响着对问题的理解
三、理论的错误和缺陷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机会
四 创造的情感过程
第一节 情绪状态对创造活动的影响
一、创造性焦虑
二、激情
三、热情
四、心境
第二节 高级社会情感形式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一、理智感与创造活动
二、道德感与创造活动
三、美感与创造活动
五 意志与创造
第一节 创造是一种艰苦的心智活动
1.创造需要长期默默的奋斗和坚守
2.创造可能需要面对生活的挫折和艰辛
3.创造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煎熬和困顿
4.创造需要有牺牲精神
第二节 创造过程中的外来压力
一、来自理性方面的挑战
二、来自非理性的反对
第三节 顺境与逆境
1.顺境
2.逆境
六 创造过程中的直觉、灵感和顿悟
第一节 直觉
一、直觉的概念
二、直觉的特点
三、直觉在创造中的作用
四、直觉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灵感
一、灵感的概念
二、灵感导致创造的典型案例
三、灵感的特点
四、灵感产生的模式
五、科学家和艺术家论灵感及其作用
第三节 顿悟
一、顿悟的概念
二、科学创造中的顿悟案例
三、顿悟的特点
四、顿悟发生的条件和模式
第四节 直觉、灵感与顿悟的区别与联系
七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化方法
第一节 创造方法概说
一、创造方法的概念
二、创造方法的特点
三、创造方法的作用
第二节 创造的若干方法
一、智力激励法
二、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
三、德尔菲法
四、逆头脑风暴法(缺点列举法)
五、反向思维法
六、缺点利用法
七、希望点列举法
八、移植法
九、组合法
十、系统综合法
第三节 创造方法的简要讨论
八 创造与人格
第一节 创造与人格概说
一、人格的概念
二、创造与人格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 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
一、不同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质差异
二、高创造力个体的兴趣特征
三、高创造力个体的智力特征
四、高创造力个体的人际关系特征
五、高创造力个体的自我特征
第三节 创造性人格的塑造
一、人格是否可塑
二、创造性人格的塑造
九 创造过程与人际相互作用
第一节 创造过程中的人际相互作用
一、人际相互作用的概念
二、人际相互作用对创造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科学群体
一、科学群体的概念
二、科学共同体
三、科学中的流派、学派与社团
四、科研团队
第三节 权威人物的影响
一、什么是科学权威人物
二、权威的积极作用
三、权威的消极作用
四、对权威的再认识
五、权威的后续变化
十 创造的社会——心理条件
第一节 适于创造的社会环境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文化思想环境
第二节 思维方式与科学传统
一、思维方式
二、科学传统
第三节 社会管理体制
一、创造活动对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
二、行政管理恰当性的标准
三、防止科学以外的因素干扰学术创新
四、社会管理体制对创新活动要有足够的宽容
第四节 教育与人才培养
一、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二、人才的本质特征
三、创造力保护与开发
后记
作者及出版:
作 者:阎力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6-11-01
字 数:17.2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