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教学心理十讲》钟启泉 电子书

教学心理十讲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教学心理十讲》钟启泉 电子书插图1 《教学心理十讲》钟启泉 电子书插图2 《教学心理十讲》钟启泉 电子书插图3 《教学心理十讲》钟启泉 电子书插图4 《教学心理十讲》钟启泉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教学心理十讲》针对学校课堂教学的种种要素与课堂转型的愿景,从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研究,以及学习科学引出的教学方法的前沿研究的视角,围绕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的特征、能动学习的方式、教师应有的姿态,阐述“课堂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系列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笔者相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一定会走出狭小的实验室、奔向广阔的学校现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活动,积累新鲜的案例与见识,从而拓展教学心理学的视界。【推荐语】洞察儿童心灵,助力课堂转型 “应试教育”的泛滥无异于真正的“学习”的破灭,也是“希望”的破灭。在今日的时代恢复“学习”的本来面貌,亦即恢复对未来的“希望”。 学校教育不是培育知识的收者与消费者,而是必须培育活用知识与体验、同各式各样的人协作、共创新的智慧与解决方略的思考者与探究者。因此,就得创设“对话型教学”,使每一个学习者享受新的知识世界之旅的愉悦的教学。 人的一生应当是持续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学习也是同样。学习永无止境。越是学习,就越想学习,越是增效——这就是学习的特质。

【作者】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部召集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著有《教育的挑战》、《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班级经营》(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等。

目录:

引言 拓展教学心理学的视界

第一讲 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学校教育指向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社会及其特质

(二)“核心素养”的框架

二、真实性:核心素养的精髓

(一)真实性学力

(二)真实性学习

(三)真实性评价

三、核心素养与认知过程

(一)学科教学的认知基础

(二)实践活动中的学习

(三)适应性熟练

四、“素养”概念的拓展与学校教育的转型

(一)“素养”概念的拓展

(二)公民素养的养成

(三)从课堂的变革开始

专栏1-1 “脑科学”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专栏1-2 “自律的人生·未来目标”的设计

第二讲 学习理论

一、从“朴素教育学”到“核心素养”论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论

(一)学习即“刺激与反应的链接”

(二)观察学习的模型

三、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学习论

(一)记忆的机制

(二)促进深度理解的学习活动

四、作为共同体参与的学习论

(一)最近发展区

(二)情境认知论

(三)拓展性学习

专栏2-1 课堂:学习空间的集大成

专栏2-2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内化与外化的循环往复

(二)个人与小组的循环往复

第三讲 学习动机作用

一、课堂中的动机作用

(一)何谓“动机作用”

(二)学习愿望与三种动机作用

二、认知与动机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

(二)归因

(三)智能观与达成目标

三、环境与动机作用

(一)厌学与“学习性无助感”

(二)人际关系、社会责任感与动机作用

四、提升学习动机作用的教育实践

(一)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培育学习者的自信

(三)提升学习动机作用的教学模型

1.ARCS模型:调动儿童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

2.TARGET模型:形成拥有动机结构的学习共同体

专栏3-1 期待价值模型

专栏3-2 课堂的目标

第四讲 课堂对话

一、对话与对话型教学

(一)何谓“对话”

(二)对话型教学

二、课堂对话的特征

(一)对话场规则

(三)参与对话的结构与形式

三、对话型教学与深度理解

(一)基于“对话活动”的教学设计

(二)对话活动的范畴分析与形成过程

(三)促进深度理解的对话活动

四、对话型教学的要素

(一)创造旨在活跃对话的人与物的受纳性氛围

(二)有意识地设定同拥有多样见解、感悟与体验的他者进行对话的机会

(三)尊重差异性,拓展基于对立与异见的思考的深度与视野

(四)基于自我对话与同他者对话的循环往复,拓展思维与视野

(五)确保“沉默”的时刻,利用混沌与混乱,展开深度思维

(六)促进儿童主体性地参与对话的策略

(七)激活批判性思考力

(八)培育与激励非语言表达力

(九)凝练与活用体察他者心境与立场的共鸣力与推察力

(十)习得思考力与对话力的基本技能

(十一)持续地促进深度思维的策略

(十二)学习的回顾与反思

专栏4-1 班级集体的特征

专栏4-2 “沉默”的意涵与功能

专栏4-3 课堂氛围与场的教育力

专栏4-4 教学机智:教育艺术的核心要素

第五讲 知识建构与教学创造

一、知识的重要性与知识建构

(一)知识的重要性

(二)既有知识与图式

(三)朴素概念与错误概念

(四)知识的建构

二、教学心理学的若干代表性的理论

(一)程序学习

(二)发现学习

(三)有意义接受学习

(四)三种教学方式的比较

三、支撑“主体性学习”的教学创造

(一)21世纪所期许的学力与能动学习

(二)支撑主体性学习的教师的影响作用

(三)知识运用的兴趣与“教会思考的教学”

四、支撑“协同学习”的教学创造

(一)“协同学习”的意涵

(二)蜂音学习法

(三)吉格索学习法

(四)LTD法

(五)ATI与“教育的个性化”

专栏5-1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一)自然科学的假设验证与科学知识的暂定性

(二)社会科学的多角度见解与可谬主义

(三)瞄准“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

专栏5-2 阅读模型

专栏5-3 科学知识概念的理解

(一)朴素概念与概念变化

(二)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

专栏5-4 从STEM到STEAM

第六讲 自主学习

一、何谓“自主学习”

(一)何谓“自主”

(二)自我调控的周期

(三)从他者调控到自我调控

二、自主学习的心理要素

(一)动机作用

(二)元认知

(三)学习方略

三、学习观与学习方略

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

(一)协同学习与结对学习

(二)结对学习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专栏6-1 积极参与教学的学习者的面貌

专栏6-2 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

(二)从思维技能的视角把握思维能力

第七讲 学习环境的设计

一、学习环境及其设计要素

(一)三种学习情境

(二)成长心态是学习的引擎

(三)环境设计指向的目标

(四)学习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KDKH

二、ICT与媒体的运用

(一)ICT与媒体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

(二)ICT的基本特性

三、媒体的运用给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一)从传统方法的效率化走向运用范围的拓展

(二)从心理学潮流看媒体运用的历史

(三)从教师主导的教育到学习者主体的学习

(四)新媒体利用者的角色变化

四、教学设计(ID):寻求优质教学的框架

(一)何谓“教学设计”(ID)

(二)抓住ID的基本形

(三)取得教学平衡的诀窍

专栏7-1 ID第一原理

专栏7-2 学习的水准与保障

专栏7-3 个性、个别差异与认知风格

专栏7-4 “学习者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创造

(一)“北风型教育”与“太阳型教育”

(二)“学习者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创造

第八讲 教材与教学创造

一、“教材”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一)从“素材”到“教材”

(二)教材: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媒介

(三)教材:促进学习活动中的对话与思维

二、基于教材研究的教学创造

(一)教学三角形与教材的地位

(二)编制“好教材”的若干原则

(三)教材研究与教学的创造

三、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

(一)学习理论与数字教材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CAI教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教材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网络

(二)数字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教师的教材分析与教材解说力

(一)教师的教材分析

(二)教师的教材解说力

专栏8-1 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

专栏8-2 教科书与教材

第九讲 教育评价的意义与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框架

(一)教育评价的功能与目的

(二)教育评价的主体与对象

(三)教育评价的分类与方法

1.基于时期的分类

2.基于评价标准的分类

二、真实性评价:意涵与课题

(一)“真实性评价”论与表现性课题

(二)量规

三、教育评价的新范式

(一)寻求评价的境脉与学力的质

(二)长跨度地评价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

(三)学习的评价:新的教学创造的催化剂与纽带

四、“不评分制”:评价改革的突破口

(一)转变对“成绩”与“评价”的看法

(二)“不评分制”

专栏9-1 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评价方式的开发

第十讲 教学研究与教师成长

一、教师面临的现代课题

(一)教师工作的特征

(二)AI的进化与教师的教育实践力

二、教师的教学研究

(一)概念界定:研究与分析

(二)儿童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教师的知识与PCK

(二)熟练教师的思维与决策

(三)教学论信念与情绪

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一)共同体与学习

(二)支撑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理论

(三)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条件

专栏10-1 柯尔布的经验学习模型

余论 儿童学习的现代课题

后记 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新型关系

谢辞

作者及出版:

作    者:钟启泉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8-01

字    数:16.3万

其他打包赠送下载:
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