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bookf.com/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余新忠主编 电子书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余新忠主编 电子书插图1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余新忠主编 电子书插图2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余新忠主编 电子书插图3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余新忠主编 电子书插图4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余新忠主编 电子书插图5
图书库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健康养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验证码:
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回复“验证码”,获取验证码。在微信里搜索“健康养”或者“dbookf”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

本资源搜索于网络资源盘,不断更新。具体书籍下载请见文章尾。

内容简要:

     我们借《新史学》一角,编纂医疗史的专辑,并名之曰“医疗史的新探索”,一方面固然是希望藉此向学界展示海内外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展、新成绩,更好吸引更多的研究者,特别是青年人才加到这一研究队伍中来。同时,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展现这一新兴研究的新追求、新取向,并阐发其意义和价值,来推动该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这里所收6篇专题论文和2篇学术述评,虽然在内容和方法上未必完全如我们上面所述,可归于比较典型“生命史学”的范畴。但相较于大多比较传统的研究,称其为中国医疗史的新探索,应是名至实归。这些研究基本都具有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且颇多日常生活史、物质文化史、身体史和性别史的色彩。不仅如此,它们还大多与我们倡导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关注历史上的生命的诉求相关。周启荣的《医治公众:清代士商社会的公共与慈善医疗服务》*终的落脚虽然是期望通过明清慈善医疗的探讨,展现清代社会的士商社会特性,但其文章中诸多具体论述,实为我们更好了解和认识当时社会的医疗场域、行为和方式提供了可能。边和的《谁主药室:中国古代医药分业历程的再探讨》是一篇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探究中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医疗行为中医学和药业关系的力作,不仅颇为清晰了梳理出来医药关系从医者医药合一到医药分业的演变历程,而且还能立足日常生活的逻辑与语境,对这一演变的原因和意义做出来颇为深的阐释。董琳的《“药气蒸为瘴”:大黄隐喻与清代士人边地观》通过大黄这味常见药物的隐喻的文化史解读,赋予了药物以生命的意涵。而张瑞的《疾病的文化意义:晚清日记中的病痛叙事》则更是利用日记等私人化记录,探究了生命应对病痛苦难的体验和应对及其所反应的社会文化意义。皮国立的《从镇静到补养的救赎:民国时期新医药对纵欲致病的医疗史》则以较为丰富的史料和颇为细腻的笔触,书写了民国时期人们在面对诸多所谓纵欲行为是身体经验。沈宇斌和范瑞的《近代中国的疾病、身体与成药消费文化:以五洲大药房“人造自来血”为中心的考察》则以“人造自来血”为例,重考察了近代药物的消费文化是如何型塑和影响人们的疾病感受和身体体验的。陈昊和杨璐玮的两篇学术述评,则直面对国际医史学研究中身体、性别、药物交流和知识生产等医疗史、身体史、性别史和全球史研究前沿议题,通过有针对性地评述几本较新重要著作,探究了同样是前沿研究的中国研究和西方研究在立意和旨趣的异同。

【作者】      余新忠,男,1969年6月生,浙江临安人。现任南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研究基 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秘书长。 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目录:

历史变迁中医疗场域与医药模式

医治公众: 清代士商社会的公共文化与慈善医疗服务

一 导言:清代“士商社会”、“公共文化”、慈善事业与“医疗场域”

二 明清以前的慈善事业与医疗场域

三 清代“士商社会”

四 “公共”习业(practice)与清代公共文化的发达

五 清代“医疗场域”与“士商公共文化”的慈善事业

六 士商的慈善:士的价值取向与商的工商财富

七 自发公共组织与慈善服务的经费来源及集资模式

八 自发的公共组织与慈善机构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变

九 结论

谁主药室:中国古代医药分业历程的再探讨

引 言

中古医学之合药分剂:“顺方者福,逆之者殃”

“药室”的市井化:宋代医药行业的主要类型

医者药室与元代士人群体的互动

“一生之计在于勤”:医者对药室的经营

岂必有位,乃可为施:私人药室的兴起

明代药室的不同类型

医不备药:明清之际的变局

结 论

药与疾痛的文化解读

“药气蒸为瘴”: 大黄隐喻与清代士人的边地观

前 言

边地叙事中的大黄

大黄产地的历史记忆

身体体验与文化边界

结 语

疾病的文化意义

引 言

一 作为个人体验的病痛

二 家庭生活情境中的病痛

三 社会生活情境中的病痛

结语:病痛的社会文化意义

身体经验与消费文化

从镇静到补养的救赎

一 前言

二 传统中医的看法与治法

三 镇静类药物的治疗

四 补养类药物之一:营养、血、维他命等新观念之引进

五 补养类药物之二:补充“精”的原质

六 是强壮药还是春药?

七 结论

近代中国的疾病、身体与成药消费文化:以五洲大药房“人造自来血”为中心的考察

一 贫血症与血虚

二 贫血和血虚的疾病身体观

三 贫血症的民族身体观

四 补血“成药”(patent medicine)的国际化背景

五 作为“西药”的“人造自来血”?

六 “人造自来血”的消费文化

结 论

东亚与欧美医疗史探索的异同

文本展演与日常实践之间的性别与身体

一 从书籍开始的旅程

二 书籍可呈现的历史世界与作者的选择

三 医疗者性别的权力经纬

四 遗忘的方式之一:身体和社会角色同时“异质化”

五 遗忘的方式之二:羞耻感与性别展演

六 走在文本与日常之间的女性身体史

商品、疾病、自然:近代早期的知识生产与交流

商品交流:烟草的全球史

医学史:作为文化产物的疾病与身体

客观化的自然:新世界的奇观抑或古代的知识

征稿启事

作者及出版:

作    者:余新忠主编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7-10-01

字    数:14.9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