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韩)白善烨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下载地址:
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内容简要:
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曾经对金日成顶礼膜拜的白善烨为何会效忠李承晚? “战神”麦克阿瑟为何会惨淡退出历史舞台? 身先士卒的李奇微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运筹帷幄? 晚年的李承晚又是如何在韩国政坛作垂死挣扎? 朝鲜战争结束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应该”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易手。虽已过去70多年,但在近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绝望无奈,停战谈判中的现实无助,创建韩军的踌躇满志…..作为一位韩国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韩国人到底如何解读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韩国*猛将白善烨将在这本酝酿60年之久的回忆录中给出*权威的答案。 生动的战史记录 全面的战争反思【推荐语】韩国年度社科畅销书、韩国媒体《中央日报》全年连载 韩国**战地指挥官白善烨亲笔著述 丰富的历史图片、生动的战史记录、全面的战争反思 , 全程再现60年前朝鲜半岛的真实战争场景 军事专家戴旭、空军少将乔良、资深军事评论员宋忠平、深圳卫视《决胜制高》节目主持人朱克奇、军旅作家贾松禅 倾力推荐
【作者】韩国军*年轻的陆军上将 权威、客观的朝鲜战争“活化石” 白善烨,韩国历史上位陆军上将。他全程参与了朝鲜战争及韩国的战后重建,并在朝鲜战争时期担任韩国国军师长、军长等要职,战功显赫。同时,通过战场上的领军作战及与各国高层领导人深触,他对朝鲜战争的历程了若指掌。作为韩国军队现代化的奠基人之一,2009年6月,他被国会授封为韩国建国以来一位名誉元帅。 白善烨于1920年11月23日出生于平安南道江西郡德兴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任韩军第1步兵师师长;1951年晋升为少将,并任第1军军长,同年7月作为韩方代表参加停战谈判;1952年1月晋升为中将,同年7月任陆军总参谋长兼戒严司令;1953年年仅33岁的白善烨晋升为韩国*年轻的上将,1954年2月任新创建的第1野战军司令;1957年,再次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1959年退役。现为韩国“6?25战争”(即朝鲜战争)60周年纪念事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与国防部军史编纂研究所顾问委员长。 此书为其私人回忆录,2009年出版后,以其客观性、真实性赢得各界读者好评,韩国权威媒体《中央日报》于2010年全年连载。
目录:
书名页
版权页
致中国读者的信
推荐序 从对手的角度看自己的战史
权威推荐
第1章序幕拉开三八线上燃起战火
1 凌晨急报:开城陷落
2 一溃千里的汶山防线
3 木筏上的渡江战役
第2章决战洛东江300公里大撤退
4 7月拉锯战
5 兵临“最后的防线”
6 死守洛东江
7 多富洞大捷
8 绝地反击:歼敌三个师
第3章北进!北进!遭遇中国志愿军奇袭
9 沿着后退的路线打回去
10 巧施“巴顿战术”,进军平壤
11 平壤入城,人生巅峰
12 平壤教堂敲响了钟声
13 落入中国志愿军的圈套
14 血流成河的秋夜
第4章再次后撤北进平壤成泡影
15 立石整军待命
16 “圣诞节攻势”带来的灾难
17 惨淡的“1·4”大撤退
18 中部防线攻防战
第5章重返三八线生死线上的角逐
19 波谲云诡的汉江
20 挥泪告别第1师
21 决战还是后退?
22 大关岭之生死战
23 临阵磨枪
第6章战争得失停战谈判的艺术
24 我的停战谈判生涯
25 从僵局到破局:边打边谈
26 准备与游击队的战争
27 智异山作战
28 新生韩军的象征:创建第2军
第7章狼烟再起释放战俘事件
29 在压力重重下就任总参谋长
30 处理军队堆积如山的问题
31 打破“四星上将只能是国王”的铁律
32 达成韩美共同防御共识
33 释放战俘震惊天下
34 重陷危机的半岛局势
第8章签订协议战争终于结束了
35 近现代军队面世
36 加快战后重建步伐
37 被饥饿、死亡阴影笼罩的人们
第9章战后回顾美军与韩国的前世今生
38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
39 战争爆发前军队左右派的血腥对抗
40 建军以来最严重的违纪事件
41 “4·19”革命的前兆
42 “4·19”革命与李承晚政府的倒台
译后记
军事术语表
作者及出版:
作 者:(韩)白善烨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2-01
字 数:19.6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