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第29辑/2017年·夏)》周宪 执行主编 陶东风 主编 周计武 胡疆锋 副主编 电子书
请通过以下商城购买正版书籍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本站电子书版权归原作者及开发商所有,仅限个人测试交流学习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有违反您个人权益,请留言反馈删除相关信息。
内容简要:
打包福利下载:http://xz.tbookk.com/d/560517-40700892-0311b2
本书“文化地理与文化研究”专题通过文本书写的再语境化,对文本环境的共时性差异和书写政治问题行了有效的阐释;“数字人文:媒介、书写与主体经验”专题把传媒文化、数字技术文化、编码研究、软件研究同传统人文学科中的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和更新了人们的研究手段与观念;“学者访谈”旨在通过对著名文化研究学者的深访谈,阐释中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建构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
【作者】周宪,男,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硕士;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学、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 陶东风,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约百余篇。其成果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届、第三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第三、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等,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周计武,男,1977年3月生,江苏睢宁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西方美学、文艺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985工程”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等课题三项。胡疆锋,男,1973年7月生于新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先后在新疆喀什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文艺学博士,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6月被聘为副教授,2009年7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10年1月被评为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学术兴趣集中在大众文化、青年亚文化领域和文艺学教学改革。2007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2008年博士论文《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目录:
主编的话
专题一 文化地理与文化研究
主持人语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与书写政治
社会性别与社会正义:南方视角
帝国、移民及都市意义的重塑
专题二 数字人文:媒介、书写与主体经验
主持人语
数字媒介语境中的自我认同及其风险
从中国数字博物馆观众经验看用户交互之路径[1]
微信传播的演变轨迹、结构特征与情感省思
专题三 霍尔的文化理论
主持人语
斯图亚特·霍尔对当代媒介文化的批判[1]
由“编码/解码”走向“表征”
学者访谈
在“利”字当先的时代里
其他来稿
1990年代大众文化研究的现代化理论范式再考察[1]
文化危机与现代焦虑:一种批判理论视角[1]
从艺术史学到视觉研究的嬗变
艺术的“去人性化”与现代人的危机
当代新疆屯垦口述史的边缘话语、性别政治与身份认同[1]
虚拟现实技术与审美经验的变革
作者及出版:
作 者:周宪 执行主编 陶东风 主编 周计武 胡疆锋 副主编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01
字 数:23.9万
评论